第254章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东京内阁那堵冰冷的“无动于衷”之墙,非但未能平息风暴,反而如同向滚沸的油锅里倾入冷水,瞬间引发了更具毁灭性的爆炸。
首先作出雷霆反应的,自然是四九城。
外交部发言人的面容通过直播信号传递全球,不再是凝重,而是淬火般的冷硬。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重量:
“日方对其侵略历史不思反省,反而一意孤行,纵容甚至暗中支持美化军国主义的行径,已彻底背离了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是对人类良知的公然挑衅!”
“中方不得不采取坚决必要措施,予以回应。”
“坚决必要措施”——这六个字在外交辞令中意味着最高级别的警告和行动。
几乎在发言人话音落下的同时,一系列迅捷如电的反制措施全面启动:
外交层面:华夏方紧急召见小日子驻华大使,提出最强烈抗议,并宣布无限期暂停华日副部级及以上所有政府间对话和交流机制。
原定于下月举行的华日韩领导峰会,华方明确表示“当前气氛不适于举行此类会议”。
经济层面:华方宣布对部分源自小日子的进口商品进行严格的、超出常规周期的安全卫生检疫,关键零部件清关速度骤降。
民间自发组织的“抵制日货”浪潮得海量响应,虽非政府主导,但暗流汹涌。
官方媒体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和纪录片,详尽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的暴行和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经纬。
汉城的反应同样激烈如火山喷发。
青瓦台宣布即刻将小日子驻韩大使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虽未直接驱逐,但已是极其严厉的外交羞辱。
韩国政府宣布扩大对小日子部分商品的进口限制,并正式向国际法院提出申诉,
指控小日子政府纵容历史修正主义的行为违反国际法、破坏地区稳定。
年迈的慰安妇受害者代表们在小日子大使馆前剃发明志,血泪控诉,影像传遍全球,让所有观者为之动容愤慨。
国际社会的压力也陡然升级。
联合国大会有超过二十个国家联合提出动议,要求就“正视历史、维护战后国际秩序”进行紧急辩论。
————————————
港岛,太平山顶的庄园书房内,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可能存在的窥探。
刘光天独自坐在宽大的书桌后,面前的大型显示屏上,正播放着小日子内阁官房长官在记者会上面对尖锐提问的画面。
那位官员面色谨慎,言辞闪烁,极力将靖国神社合祀战犯的敏感问题轻描淡写地定义为“国内宗教行为”,并试图用“尊重多元历史观”、“不幸的过去”等模糊辞令搪塞过去。
屏幕下方滚动播出的新闻字幕显示,尽管中、韩等邻国已提出严正抗议和交涉,西方媒体也有所报道,但国际社会的压力似乎并未穿透东京政治圈的铜墙铁壁,未能让其产生真正的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