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蝗灾漫天起
太和殿,死寂。那名边军信使的尸体,很快便被悄无声息地抬了下去,地面上那滩暗红色的血迹,也被用最快的速度擦拭干净,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可那股混杂着血腥、绝望与死亡的气息,却如同无形的阴云,死死地笼罩在金殿之上,压得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
刚刚还因为漕运案大获全胜、西北捷报传来而喜形于色的百官,此刻一个个面如土色,噤若寒蝉。
龙椅之上,皇帝那张比死人还要惨白的脸,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属于帝王的恐惧与失态。
那张被蝗虫啃噬得残缺不全的地图,和那行用血写成的、触目惊心的大字,如同最恶毒的诅咒,烙印在每一个看到它的人的脑海中。
“大旱之后,蝗灾爆发!遮天蔽日,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
河南、山东!
那不是偏远的边陲,不是蛮荒的烟瘴之地!
那是大周帝国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中原腹地!
是帝国的粮仓!
是天下之根本!
“报”又是一声凄厉的嘶吼,第二名、第三名……
浑身浴血的信使,接二连三地冲入金殿,他们带来的,是来自不同州府,却内容惊人一致的奏报!
“急报!蝗灾已过黄河!正向河北、京畿蔓延!”
“急报!南阳府、开封府、济南府……数十州县,颗粒无收!灾民数以百万计,已出现大规模流亡!”
“急报!蝗群所过之处,草木皆尽,禾苗不生!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一封封奏报,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皇帝和满朝文武的心上。
完了。
所有人的脑海中,都只剩下了这两个字。
史无前例!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足以动摇国本的滔天大灾!
“户部!”
皇帝的声音嘶哑,如同被砂纸打磨过一般,“国库之中,还有多少存粮可以调拨?”
户部尚书张廷玉“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声音里是全然的绝望:“回……回禀圣上!国库……早已空了啊!”“为筹措西北军资,为填补漕运亏空,为发行‘国信券’……国库之中,早已是无一粒米,无一两银可调拨了啊!”
此言一出,整个太和殿,陷入了更深沉的、令人窒息的绝望。
国库空虚,无粮可调!
这四个字,便等于宣判了那数百万灾民的死刑!
就在这满朝君臣都束手无策,陷入一片死寂的绝望之中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却阴阳怪气地响了起来。
“圣上。”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从武勋集团的队列中走出,他乃是已故定西侯的叔父,礼部的一名侍郎。
他先是痛心疾首地看了一眼那些奏报,随即,话锋一转,矛头直指御座!
“臣以为,此等天降大灾,非人力所能及,实乃……天谴也!”
“天谴”二字一出,满朝皆惊!
那老臣仿佛没有看到皇帝瞬间冰冷的眼神,反而愈发地慷慨激昂起来:“圣上!自古以来,君王行差踏错,上天必降灾祸以警示!近一年来,朝廷行新政,发‘国信券’,以纸换银,夺商贾之利!用酷吏,兴大狱,令勋贵寒心!更有甚者,竟册封女子为官,阴阳颠倒,纲常错乱!”
“此种种,皆乃倒行逆施之举!如今,上天降下这漫天蝗灾,正是对我大周的警示!是对圣上您的……警告啊!”
“说得好!”
另一名旧派言官立刻站了出来,声泪俱下地附和道:“蝗灾起于中原,而那‘国信券’,行于北地,‘林氏盐钞’,行于江南!南北夹击,皆是乱政!此灾,正是因这南北二‘钞’而起!此乃‘钞’之谐音,‘剿’也!是上天要剿灭我大周的社稷啊!”
这番牵强附会、却又极具煽动性的言论,瞬间在那些本就对新政心怀不满的旧臣集团中,引起了巨大的共鸣!
“恳请圣上,下罪己诏,告慰上苍!”
“恳请圣上,罢黜奸佞,停新政,废宝钞!还政于旧臣,方可平息天怒!”
“恳请圣上,下罪己诏!”
一时间,以武勋和礼部旧儒为首的数十名官员,黑压压地跪了一地,声浪震天,竟隐隐有“逼宫”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