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一疏动九宸
京城,炸了。当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当第一缕炊烟从寻常百姓家的屋顶升起时,两股截然相反,却又同样震撼的消息,如两道并行的惊雷,同时劈在了这座帝国的都城之上。
第一道消息,来自通州码头。
漕运总督赫连成,那个盘踞在大运河之上十数年,连内阁大学士都要让他三分的“土皇帝”,倒了!
据说,是被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女御史,当着数千官兵与帮众的面,以雷霆手段,当场拿下!
人证物证俱全,连带着漕帮总舵主“混江龙”沙通天,以及数十名心腹,被一锅端了!
第二道消息,则更为传奇,也更为诛心。
一份由那位女御史亲笔所书,末尾还按着一个鲜红血印的《泣血三问漕运疏》,通过北静王府的秘密渠道,在子时便已直达天听!
那份奏疏的内容,不知被谁泄露了出来,以一种恐怖的速度,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一问漕运归属!
二问新政存废!
三问京师安危!
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整个京城的官场,彻底陷入了一片死寂的恐慌。
无数与赫连成有着利益往来的勋贵之家,大门紧闭,府中鸡飞狗跳,连夜烧毁着来往的信件与账目。
而都察院、大理寺、刑部,这三大法司衙门,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昨日还在为赫连成封锁漕运之事,互相推诿扯皮,今日,人家一个闺阁少女,已经提着尚方宝剑,把他们几年都不敢碰的毒瘤,给活活剐了!
这哪里是办案?
这分明是抡圆了胳膊,狠狠地抽了他们所有人的脸!
紫禁城,养心殿。
当值的太监与宫女们,连呼吸都小心翼翼,殿内的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
龙案之上,那份沾着血印的奏疏,被随意地摊开着。
皇帝一身明黄常服,负手而立,背对着众人,静静地看着墙上那幅巨大的《大周疆域全图》。
他已经这样站了整整一个时辰。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在那平静的背影之下,正酝酿着一股足以焚天煮海的滔天龙怒!
“苏培盛。”
许久,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不带一丝温度。
“奴才在。”
苏培盛连忙上前,跪伏在地。
“朕,是不是太久没有动过屠刀了?”
皇帝缓缓转过身,那张不怒自威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神,却比殿外那数九寒冬的冰雪,还要冷上三分,“以至于,朕的这满朝文武,都忘了,这天下,究竟是谁的天下。朕的这把龙椅,究竟是用什么铸成的!”
“传朕旨意!”
皇帝的声音,陡然提高,如同炸雷般在殿内滚滚回荡!
“召集所有在京三品以上文武,即刻,于太和殿,开大朝会!”
“朕,今日要亲自问问他们!”
皇帝一把抓起龙案上那份奏疏,狠狠地掷于地上!
“一个年仅十五的孤女,尚知为国分忧,为民请命!他们这些食朝廷之禄,享万民之奉的国之栋梁,平日里,都把心思,用到了哪里?”
……
太和殿。
金殿之上,百官战栗。
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沉如水,一言不发。
他越是沉默,阶下百官的心,便越是下沉。
直到那份被苏培盛重新捡起、小心翼翼捧着的《泣血三问漕运疏》,被当众高声念出。
“……敢问圣上,此漕运,为朝廷之漕运,为天下之漕运,抑或,为赫连成一人之私产?”
当这诛心的一问,回荡在金殿之上时,户部尚书的腿,第一个软了下去。“……敢问内阁六部,此新政,为富国强兵之国策,抑或,为权臣渔利之借口?”
当这振聋发聩的第二问响起时,内阁首辅张廷玉那张素来古井无波的脸,也瞬间变得惨白。
“……若京师因此而乱,此滔天之罪,当由谁来担?”
当这最后一句,带着血与泪的质问,如同重锤般狠狠砸下时,满朝文武,竟有三分之一,都不约而同地,双膝一软,齐刷刷地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