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少年游
山字印扶摇直上,高悬天幕之下,蓦然扩大无数倍,最后这么一枚原先小小的儒家印章,竟好似变成了第二座“倒悬山”。一袭青衫大袖一甩。
百里山字印,瞬间在空中翻转,底部朝下,山峰棱角,直指书简湖水。
印身四周,一个个金色文字,光芒璀璨,不断有缕缕春风,“流淌”而下,汇入书简湖。
又有一枚水字印,沉没湖底。
以宫柳岛为中心,一圈圈涟漪,猛然扩散,去势极快,形若拍岸大潮,连绵不绝。
所过之处,澄澈者如风拂面,奸恶者如下油锅,一把无形的双刃剑,照彻朗朗乾坤。
镇山定海。
宁远微微转头,看向自家小妹那边,后者心领神会,点了点头。
此地十位剑仙,随之消散一空,分散四方,仗剑去往别处。
无他,只为杀人,清算而已。
……
白玉京。
陆沉踮起脚尖,以手掌贴住额头,瞪大了眼,看着玉皇城上空那道漩涡,啧啧道:“齐静春的伪十五境,果然非同凡响,仅是两件本命物,居然就有如此惊天动地之威。”
余斗点头,附和道:“厉害的,不成十五,竟是就能做到道化天下,细数人间万年,貌似就没人能做到吧?”
陆沉认真的想了想,给出答案,“没有。”
道老二说道:“齐静春总是这么阴魂不散,等这道残魂消失,会不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又突然跳出来?”
陆沉摇头,“不清楚。”
“应该……差不多了吧?”
余斗侧过身,好奇问道:“师弟,当年你去的那个人间,到底有多远?齐静春换下你之后,当真没死?”
陆沉依旧摇头。
年轻道士有些唏嘘,叹了口气,沉吟道:“可能死了,也可能没死,但无论如何,就算不曾陨落,靠他自己,也回不来。”
道老二忽然说道:“兴许齐静春就没想过回来呢?”
陆沉嗯了一声,“大概就是如此了。”
“早年因为宁远借走倒悬山一事,齐静春曾亲自找过我,双方之间,做了笔买卖。”
陆沉没再说下去。
余斗也没追问,不过说与不说,都没什么很大关系,反正都能猜得到。
齐静春主动为两人的师兄让道。
两人再度看向那道光阴漩涡。
陆沉双手负后,感慨道:“师兄,不知还要多久,我们的大师兄,才能重新返回白玉京。”
余斗视线不移,没有即刻回答,思索片刻,最后轻声道:“难。”
“该说不说,今日见齐静春,如同当年见师兄。”
陆沉哀叹一声。
师兄余斗,说的已经很清楚了。
两人的大师兄,大掌教寇名,当年为解决化外天魔的根源问题,在青翠城一气化三清,散道天地。
分作三人,各自去往别处,研习三教学问,走的大道,就是三教合一。
三条脉络,相对来说,道家是最简单的,因为寇名“生前”,本就是白玉京门人。
佛家那一路,很难,但最难的,还是儒家。
想要达成三教合一,跻身十五境,就必须通读、贯通三教学问。
齐静春在此道,自然走的更远,而就是他这么一位儒家圣贤,当年的十四境巅峰修士,都能做出力扛天劫的蠢事……
那么两人的大师兄呢?
比如分身之一的李希圣,往后在浩然天下那边,考取贤人君子,成为圣人之后,会不会……
也变成第二个齐静春?
也会一时犯傻,跑去做一些令旁人费解的蠢事?
很有可能的。
毕竟就连一位不是读书人的元婴剑修,都能抛头颅洒热血,逞那匹夫之勇,行那意气之事。
陆沉岔开话头,笑道:“我们的几座天下,这么多年来,十境修士散道,貌似还是第一回吧?”
余斗微微点头,“一般的元婴境,也做不到什么散道,顶多算是自爆修为。”
陆沉看向自己的二师兄,没来由的,有些幽怨道:“早就说过,我那宁道友,是个顶好的人,师兄怎么就不信呢?”
道老二嗤笑道:“我如果不信,你觉得当年我们的师尊,会破例下界,亲自找他论道一场?”余斗转而问道:“陆沉,既然你一直将他视为好友,此前为何又不去帮忙?”
陆沉两手一摊,“一个伪十五,三个十四境,师兄真当我没脑子啊,去送死不成?”
道老二微微皱眉,“那个十四境纯粹剑修,真是从光阴长河的下游处来的?”
陆沉点点头。
“剑术如何?本事如何?”
陆沉想了想,说道:“尚可,说是纯粹剑修,其实比起当初我那好友宁远的十四境,也差了点意思。”
“杀力在天人境里,偏弱,不过角度刁钻,深谙刺杀一道,身怀秘宝阴阳鱼,能自由穿梭光阴长河,不受岁月侵蚀。”
余斗给了个评价,“看来不是真龙,至多算是老蛟。”
陆沉咧嘴一笑,“还以为师兄要来一句,不过是爬虫而已。”
然后余斗就说了一句爬虫。
紧接着,道老二又问了那个剑修的名讳。
陆沉摇摇头,“师兄坐镇白玉京,还要抵御化外天魔,本就辛苦,没事就不要去招惹一名十四境纯粹剑修了。”
天人境,也就是十四境修士,道法通天,这等人的名讳,是不能随意乱说的。
凡夫俗子说,没关系,因为有句话,叫作人微言轻。
但换成练气士来说,特别是境界越高的,在冥冥之中,可能就会被其察觉,然后循着言语,前来问罪。
道老二背负仙剑,冷笑道:“无妨,师弟直说就是,那人要是敢来,我就送他一两剑。”
“既是来自光阴长河,又身怀秘宝,想必定然是极其难杀,不过给我练练手,砍他个身首异处,还是没问题的。”
陆沉忍不住问道:“师兄一向看管自家天下,对于别处,从来是多看一眼都觉得浪费时间,为何……”
余斗神色不悦,摆手道:“直说就是,师弟要是怕那贼人找你,写下来都无妨。”
陆沉撇撇嘴,最终还是道出两字,“黄镇。”
闻言,道老二仔细的想了想。
“没听过。”
陆沉笑着点头,“起初我也不知,这个名字,还是在酒桌上,我们师尊道破的天机。”
年轻道士到底是没忍住,又问了一遍之前的那个问题。
道老二抬起下巴,指了指眼前的光阴漩涡,里面呈现之景,正是宝瓶洲的书简湖。
余斗眯起眼,缓缓道:“有些人,该说不说,虽为对手,可做的某些事,但凡还有点良心,都会略有动容。”
岂料陆沉这厮,紧随其后,大煞风景的说了一句恶心言语。
“师兄居然也有良心?”
下一刻。
仙剑道藏,剑气吞吐。
陆沉赶忙打了个稽首,转移话题,嬉皮笑脸道:“多谢师兄为我护道。”
只要道老二深入光阴长河,去寻觅那位名叫“黄镇”的十四境剑修,递个三两剑,那么凭借此事,他陆沉在文庙那边,就等于有了一份不小的香火情。
如此一来,他去浩然天下,就是名正言顺,不会被儒家以规矩压制。
师兄出剑,师弟受益,最是天经地义了。
要问为何陆沉敢如此笃定,文庙会捏着鼻子承认此事?
因为据师尊道祖所说,那个黄镇,不知为何,最是痛恨读书人。
长久隐匿在光阴长河的下游处,除了修道练剑,这个古怪存在,每次出关,都会沿着几条没有三教祖师坐镇的流域,寻觅儒家圣贤。
有一个杀一个。
就连道祖都说,要不是他与至圣先师和佛祖,各自把控了三座光阴大渡口,倘若给这个黄镇肆意行走其中……
那么现在的人间,至少一半的山巅修士,只要是他看不顺眼的,都会莫名其妙的身死道消。
道老二不在意此事,将视线再度落在那口漩涡中,忽然唏嘘道:“真不知百年之后,人间有几人可以立教称祖。”
陆沉稍许错愕,“百年?”
余斗纠正道:“十年吧。”
陆沉歪头笑道:“既然如此,那余师兄不妨就与我一道,居高临下,送别一位板上钉钉的十四境儒家剑仙?”
道老二笑着点头,“幸甚。”
曾有一位青衫少年郎,年少有为,借道十四,与道祖并肩,站在道观门前,手指青天,说了一番豪言壮语。
犹如万年孤独的秋蝉,在人间最高枝头,出言便作狮子鸣,要对天地放声。
……
一众剑仙离去之后。书简湖各地,哀嚎之声,不绝于耳。
此前钟魁已经将宁远给他的那封密信,施展秘法,快速抄录多份,包括宁姚在内,诸多剑仙人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