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鬼差罢工
乾隆年间,沂州府有个书生名叫李文渊,年方二十,虽饱读诗书,却屡试不第,家中日渐贫寒。这年秋闱又名落孙山,李文渊心中郁闷,独自在酒馆买醉,直至三更方归。 摇摇晃晃行至城南乱葬岗时,忽见前方火光点点,人影绰绰,似有集市。李文渊心下奇怪:这乱葬岗平日人迹罕至,何时成了集市?借着酒劲,便向前走去。
走近一看,果然是个热闹集市,摊贩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只是这些摊贩顾客皆面色苍白,行走无声,所售货物也稀奇古怪:有卖记忆的,有卖梦境的,甚至还有卖来世福报的。
李文渊醉眼朦胧,走到一个面摊前坐下,叫道:“老板,来碗阳春面!”
那老板头也不抬,冷冷道:“客官,这里不卖阳春面。”
“那卖什么面?” “卖的是前世因果面,一碗下肚,可知前世恩怨。客官要来一碗否?” 李文渊笑道:“胡说八道!哪有这种面?莫不是欺我喝醉了?”
老板这才抬头,这一抬头,吓得李文渊酒醒大半——那老板面无血色,双目空洞,竟是个纸扎人!
李文渊惊得跳起,环顾四周,才发现这些“人”大多脚不沾地,飘忽不定,分明都是鬼魂!他误入了鬼市!
正惊慌时,忽见一白衣女子翩然而至,拉住他的手道:“公子快随我来!”那女子手冷如冰,却力大无穷,不容分说将李文渊拉出鬼市,来到一处荒坟后。
“公子活人为何来此?不知阴阳有别么?”女子嗔怪道。
李文渊定睛一看,这女子明眸皓齿,虽面色苍白,却掩不住清丽容颜,不似其他鬼魂可怖。便揖道:“小生误入此地,多谢姑娘相救。不知姑娘尊姓大名?”
女子还礼道:“小女姓苏,名婉宁,原是本城苏员外之女,三年前病故,葬于此地。因在阳世多行善事,未受地狱之苦,只在鬼市做些小买卖度日。”
李文渊见这女鬼知书达理,心下稍安,又问:“方才那鬼市是何所在?为何如此热闹?”
婉宁叹道:“公子有所不知,近来地府大乱,鬼差罢工,无人引渡亡魂,阴阳秩序紊乱。这些孤魂野鬼无处可去,只得在此聚集交易,消磨时日。”
“鬼差罢工?”李文渊惊讶不已,“阴司吏员也会罢工?”
婉宁正欲解释,忽闻鸡鸣声起,她脸色一变:“天快亮了,公子速速离去!今夜子时若还想知晓详情,可再来此处寻我。”说罢飘然而逝。
李文渊恍恍惚惚回到家,疑是南柯一梦。但次日醒来,发现袖中多了一方丝帕,上绣“婉宁”二字,方知昨夜非梦。
是夜子时,李文渊鬼使神差又来到乱葬岗。月光如水,坟冢累累,磷火飘忽,显得格外阴森。正踌躇间,忽见婉宁从一株老槐树后转出,笑道:“公子果然守信。”
二人便在坟间青石上坐下。婉宁道:“公子可知地府为何大乱?”
李文渊摇头:“正要请教姑娘。”
婉宁道:“此事说来话长。三月前,阎君寿辰,大宴地府百官。席间判官醉酒,失手打碎阎君最爱的琉璃盏。阎君大怒,要判官投胎为猪。众官求情,阎君方改口道:‘若要免罚,须得在三日之内,将阳间所有《地藏经》收集至地府。’”
“这如何可能?”李文渊惊道。
婉宁叹道:“正是。阳间寺庙无数,家家户户或有佛经,三日之内如何收得完?判官自知阎君有意刁难,悲愤之下,竟携生死簿潜逃了!”
“啊!”李文渊大惊,“生死簿乃地府至宝,岂可遗失?”
婉宁道:“更糟的是,判官在逃亡途中,遭遇西域妖魔袭击,生死簿被撕成碎片,散落阴阳两界。如今生死秩序大乱,该死者不死,该生者不生,鬼差无所适从,索性集体罢工了。”
李文渊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近日城中多怪事:城南张屠户死而复生,却形同傀儡;城外李庄百岁老人迟迟不死,日渐年轻...皆是因此?”
婉宁点头:“正是。如今阴阳两界混乱,苦的是我们这些孤魂野鬼。无法投胎,无处安身,只能在鬼市徘徊。”
李文渊心生怜悯:“可有补救之法?”
婉宁道:“除非寻回所有生死簿碎片,重订生死秩序。但此事谈何容易?碎片散落各处,有的在阳间,有的在阴司,有的甚至落入妖魔之手...”
正说间,忽闻远处传来凄厉哭喊声。二人循声望去,只见一群恶鬼正在追赶一个老妇魂魄。婉宁变色道:“不好!是夜叉族!他们趁乱抢夺魂魄炼化,增强功力!”
李文渊虽害怕,但见老妇可怜,鼓起勇气道:“姑娘快想个法子!”
婉宁急道:“我道行浅薄,敌不过他们...有了!”她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李文渊:“这是通灵玉,持此玉可自由出入阴阳。公子速去城隍庙,敲响警世钟,或可惊退他们!”
李文渊接过玉佩,不及多想,向城隍庙奔去。说来也怪,持玉在手,身轻如燕,不消片刻便到城隍庙。庙中破败不堪,唯有警世钟高悬梁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文渊奋力撞钟,“当当当”钟声震天。说也奇怪,钟声一响,那些夜叉果然惊惶四散。婉宁飘然而至,笑道:“公子仁义,救了她一命。” 那老妇魂魄上前拜谢:“老身刘氏,多谢公子救命之恩。老身愿以重要消息相报:我知道一片生死簿下落。”
二人惊喜交加,忙问详情。
刘氏道:“老生前以浣衣为生,那日在河边浣衣,见一纸片顺流而下,金光闪闪,便捞起观看。上面写着许多生辰八字,老身不识字,只觉得是贵重物件,便藏于家中灶台下。后来老身猝死,那纸片想必还在灶台下。”
婉宁忙问:“婆婆家住何处?”
刘氏道:“城东杨柳胡同第三家,门前有棵大柳树。”
李文渊记下,对婉宁道:“我明日便去寻来。”
婉宁却蹙眉道:“如今阴阳混乱,公子家中恐怕也不安宁。我昨夜巡游时,见一吊死鬼在公子宅外徘徊,似有所图。公子回去务必小心。”
李文渊心中一惊,谢过婉宁,匆匆回家。
到家已是四更天,李文渊推开院门,忽见槐树下吊着个人影,随风摇晃!定睛一看,竟是个面目狰狞的吊死鬼,舌长尺余,双目突出!
那鬼见李文渊,阴森森笑道:“书生终于回来了!我等你多时了!”
李文渊吓得魂飞魄散,颤声道:“你...你等我作甚?”
吊死鬼道:“我生前欠下赌债,上吊自尽。如今无法投胎,须得找个替死鬼方能超生。书生你时运不济,阳气衰弱,正合我意!”说罢伸出鬼爪扑来!
李文渊慌忙中想起婉宁所赠通灵玉,举起一照,玉光大盛,吊死鬼惨叫一声,被震退数步。
“好个书生,竟有法宝护身!”吊死鬼咬牙切齿,“待我破你法宝!”说罢张口喷出黑气,玉光顿时暗淡。
危急关头,忽闻婉宁声音:“恶鬼休得猖狂!”一道白绫飞来,缠住吊死鬼。婉宁现身,与吊死鬼斗在一处。
李文渊见婉宁渐落下风,心急如焚。忽想起古人云“鬼怕恶人”,便故作狰狞状,厉声喝道:“恶鬼!我乃钟馗转世,专治尔等邪祟!再不退去,教你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