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酆都‘藏经阁,痴鬼
酆都深处,忘川之畔。?y.k*r_s?o~f-t¢..c~o!m+
此地非生者可至,亦非寻常亡魂徘徊之所。
水雾终年不散,如亘古不化的轻纱,将这片幽冥静修之地笼罩在朦胧与静谧之中。
水色并非死寂的墨黑,而是流淌着一种奇异的、近乎透明的幽蓝,倒映着上方流转不息的轮回微光,水面之下,仿佛有无数细碎的星尘在无声沉浮。
一方巨大的青玉石台,如同沉睡的巨兽,半没于这幽蓝的水雾里。石台冰凉刺骨,其上盘膝坐着一位素衣少女——酸杏儿。
她双目微阖,呼吸悠长而细微,几乎与周遭的环境融为一体。
然而,她的心神却高度凝聚,如同最精密的织梭,引导着无形的丝线,尽数汇聚于颈后那枚光华流转的玉蓝盂印。
盂印中央,那枚新生的青莲印记,此刻正散发着温润而内敛的湛蓝光晕。内视之下,酸杏儿仿佛置身于一片无垠的湛蓝海洋。
海水并非实体,而是由精纯的魂力与忘川本源交织而成,宁静而深邃。
海洋中心,一朵栩栩如生的青莲虚影静静悬浮。莲瓣舒展,脉络清晰,散发着柔和而坚韧的生命力。
莲心处,一点微弱的星光与一股清正的气息交融缠绕——那是忘川本源的一丝精粹,以及不久前在青灯巷中,那位解脱的科场鬼所遗留的最后精粹意念:
对学问的敬畏、济世安民的志向、以及纯粹求知的喜悦。三者交融,形成一股独特的“文思清明”之力,如同青莲的根系,深深扎入这片魂力之海。
酸杏儿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这股力量。^7^6′k·a.n·s^h_u_.¢c_o?m¢
意念如同最灵巧的手指,梳理着那团柔韧而充满生机的“丝线”。
她的目标清晰:修复魂体在青灯巷那场激战后留下的细微裂痕,抚平因力量透支而产生的虚弱感。这过程如同在修复一件最精密的瓷器,容不得半分急躁。
然而,新生的青莲之力,却如同初生的幼兽,桀骜而敏感。意念稍有不纯,光华便会出现滞涩,如同奔流的溪水骤然撞上无形的礁石,激起魂体深处细微却尖锐的刺痛。
酸杏儿秀气的眉头微微蹙起,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沿着苍白的小脸滑落,滴在冰冷的石台上,瞬间化作一缕微不可察的清气。她的小脸紧绷,显露出驾驭这份力量并非易事。
“忘川之力,贵在‘流’与‘容’。”
一个苍老而平静的声音,毫无征兆地在氤氲的水雾中响起,打破了绝对的寂静。
孟婆,这位在幽冥中地位超然的存在,拄着那根看似寻常却饱经沧桑的木杖,如同从雾气中凝结而出,无声无息地出现在石台旁。
她浑浊的目光,仿佛能穿透魂体与表象,直直落在酸杏儿颈后那枚青莲印记的本质之上。
酸杏儿心神一凛,连忙收敛意念,睁开眼,恭敬地起身行礼:“孟婆大人。”
孟婆微微颔首,布满岁月沟壑的脸上无悲无喜。
她枯瘦的手掌轻抬,将一只盛着忘川清水的粗粝石碗轻轻放在石台上。碗中清水清澈见底,却荡漾着奇异的清光,与酸杏儿颈后的青莲印记微光相互辉映。
“汝心念过紧,如握沙过紧,反失其形。:三+叶ˉ?3屋/¢ ·免?2<费¢阅;,读e¥?”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悉万物的力量,手指虚点盂印,“放松,莫要强求驾驭。感受印记之律动,如溪流遇石,绕之而过,而非强冲。‘容’其性,‘流’其意,方得自在。”
酸杏儿依言,深吸一口带着忘川特有寒意的气息,强迫自己放松紧绷的心神。不再试图强行“控制”那股桀骜的力量,而是尝试去“感受”青莲印记自身的呼吸与律动。
如同孟婆所言,她想象自己化作溪流的一部分,顺应着河床的起伏。
果然,那令人烦躁的滞涩感减轻了许多,光华流转渐趋顺畅,如同奔涌的溪水找到了自然的河道,虽仍有阻碍,却不再硬碰硬地激起剧烈痛楚。
孟婆浑浊的目光并未停留在酸杏儿身上,而是投向更远处,仿佛穿透了层层叠叠的幽冥迷雾,看到了更深邃的黑暗。
“汝新印初成,能渡科场残魂,解其执念,化其悲愿,引其入轮回正道。此乃‘容’与‘流’之初步印证,汝心性纯善,悲悯为根,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