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流光 作品

第779章 塾师辞馆

清河镇东头有座老祠堂,青砖灰瓦,门前两棵大槐树。这里本是镇上孩童读书的学堂,眼下却只剩一个学生——八岁的狗娃,还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塾师,姓周名正言。 周先生在这镇上教了二十多年书,原本学生济济一堂。可这几年镇上富户纷纷搬去县城,留下的穷苦人家,孩子要么下地干活,要么学手艺谋生,能读书的越来越少。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槐树叶隙洒在书桌上,狗娃正摇头晃脑地读着《三字经》。周先生眯着眼听着,手中折扇轻摇。

 忽然门外传来脚步声,东家赵员外带着个锦衣少年走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家丁。

 “周先生,教书呐?”赵员外腆着肚子笑道,手上的金戒指在阳光下晃眼。

 周先生起身拱手:“赵员外今日怎么得空来学堂?”

 赵员外将身后的少年推到前面:“这是城里王掌柜的公子,名唤文彬,想来咱们学堂读书。”说着又压低声音:“王掌柜可是答应捐十两银子修缮祠堂呢!”

 周先生打量那少年,约莫十二三岁模样,衣衫华贵,眉眼间却透着骄纵。再看狗娃,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正怯生生地望着来人。

 “学堂空位多的是,何必专门跑来?”周先生疑惑道。

 赵员外干笑两声,将周先生拉到一旁:“实不相瞒,王掌柜要求单独授课,不能与...与那些粗鄙孩童同堂。”说着瞥了眼狗娃,“横竖就一个学生,不如让狗娃回家帮忙种地,他爹前几天还跟我说佃的田地忙不过来呢。”

 周先生顿时沉下脸来:“员外此言差矣。狗娃虽贫,却是读书的好材料,上月教的《千字文》已能默写大半。岂能因富家子弟要来,就赶走贫家孩儿?”

 赵员外不以为然:“一个佃户的孩子,读书有何用?不如早些务农实在。周先生,王掌柜答应除了修缮银两,每月还多付三两束修呢!”

 这时那王公子忽然指着狗娃嚷道:“爹,我不要和这穷酸小子一同读书!他身上有味儿!”

 狗娃霎时红了脸,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身子。周先生看在眼里,心中一阵刺痛。

 “赵员外,恕难从命。”周先生正色道,“学堂本是教化之地,岂能嫌贫爱富?”

 赵员外也拉下脸来:“周先生,我可是这学堂的东家!祠堂是我赵家祠堂,束修也是我赵家出的。我说收谁就收谁,让谁走谁就得走!”

 周先生白须微颤,沉默片刻,忽然走向书桌,开始收拾笔墨纸砚。

 赵员外愣住:“先生这是做什么?”

 “收拾行装,辞馆而去。”周先生平静地说。

 赵员外顿时慌了。周先生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先生,若是辞馆,莫说王掌柜的儿子,就是本地孩童也都无处读书了。更何况周先生德高望重,这事传出去,他赵员外的脸面往哪搁?

 “周先生何必动气?”赵员外忙赔笑,“有事好商量嘛。要不这样,让狗娃留下,王公子也收下,两人一同读书如何?”

 那王公子立刻跳起来:“不行!我不要和穷鬼一起读书!”

 周先生手中动作不停,淡淡道:“教书先教德,你这般行事,我怎能留下?”

 赵员外急道:“周先生!您都这年纪了,辞馆去哪谋生?再说,这些穷孩子读不读书有何要紧?您何必为他们断了自己生计?”

 周先生已经收拾好行李,只有一个小小的书箱。他走到狗娃面前,摸摸他的头:“今日教的《三字文》,回去好生温习。明日...明日先生再想办法教你。”

 狗娃眼中含泪,紧紧抓住周先生的衣角:“先生别走...”

 周先生鼻子一酸,却强忍住了,转身对赵员外拱手道:“这些年来,多谢员外照应。周某去意已决,不必再劝。”

 赵员外真急了,拦在门前:“周先生!您可不能走!这样,让狗娃留下,我再多出些束修...”

 周先生摇头:“非为束修,实为仁义。今日能为银钱赶走狗娃,他日就能为更多银钱赶走其他学生。学堂若成势利场所,不如不办。”

 说罢,周先生推开赵员外的手,大步走出祠堂。槐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老塾师送行。

 周先生在清河镇无亲无故,只好暂时住在镇西头的土地庙里。庙祝老李与他是旧识,腾出间偏房让他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