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茶烟指路
江南一带多茶商,钱塘县里有个叫陈三郎的小伙子,也做着茶叶买卖。他父亲本是茶行里一把好手,可惜去得早,只留给三郎一间小铺面和几分薄田。三郎年纪轻,经验浅,收来的茶叶不是火候不对,便是品相不佳,生意一日不如一日。 这年谷雨前后,连着下了七八天雨。三郎收来的新茶没法晾晒,全都发了霉。眼瞅着家底快要赔光,他愁得整宿睡不着觉。这日天刚蒙蒙亮,三郎揣上几块干粮,心一横便出了门,打算去深山老林中碰碰运气,寻些野茶。
山路崎岖,林深叶茂。三郎走了一整天,别说野茶,连棵像样的茶树都没见着。眼看日头西斜,他这才慌了神——自己竟在深山中迷了路。
正当他手足无措之际,忽见远处山坳里升起一缕青烟。那烟不似寻常炊烟散乱,而是笔直如柱,凝而不散,宛若一根手指指向天空。三郎心中称奇,循着烟柱方向摸去。
约莫走了半个时辰,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片平整的谷地中,藏着几间茅屋,屋后竟是一片青翠茶园。那烟柱正是从最大那间茅屋的烟囱中升起的。
三郎叩响柴扉,不多时,一位白发老翁开门出来。听明三郎来意,老翁也不多言,只将他让进屋内。
茅屋简陋,却收拾得干净利落。屋中茶香四溢,墙上挂着各式制茶工具。老翁自称姓陆,世代隐居于此制茶。听说三郎家中困境,陆老沉吟片刻,道:“既是茶缘引你到此,老夫便破例一回。”
陆老领着三郎来到茶园,但见茶树与寻常不同,叶片肥厚,色泽深绿,隐隐泛着紫光。“此乃紫云茶,吸天地精华而生,十年方得一采。”陆老解释道。
接下来的日子,三郎留在谷中学习制茶之术。陆老教他如何观天色采茶,如何凭手感炒青,如何依湿度揉捻。最奇的是烘焙之法:不以明火直接烘烤,而是将茶叶置于特制陶罐中,以松枝烟慢慢熏焙。
“烟火之气,最易坏茶。”三郎不解。
陆老笑道:“寻常烟火确是如此。但我这松烟不同,是取松心慢燃而成,无焦灼之气,反能锁住茶香。你看那炊烟直如手指,便是因松烟纯净凝练之故。”
七七四十九日后,新茶制成。开罐那一刻,异香满室。茶叶蜷曲如螺,色泽乌润,表面竟似覆着一层淡淡霜华。
“此茶名曰‘烟指’,取烟如指路之意。”陆老将茶叶包好交给三郎,“切记,水以山泉为佳,沸而未尽沸之时冲泡最佳。”
临别时,陆老特意嘱咐:“茶如人生,贵在自然。莫要贪多,莫要炫技,顺其自然方能长久。”
三郎拜别陆老,循原路返回。不出半日便出了山,回头望去,但见群山茫茫,竟再寻不到来时路径。
回到钱塘,三郎依陆老所教之法冲泡“烟指”。热水注入瞬间,茶香四溢,满室皆春。更奇的是,茶汤上方烟气凝聚不散,宛如一根细指指向天空。
这般异象很快传遍全城。好奇者纷至沓来,一品之后更是称奇:这茶入口微苦,继而回甘,饮后神清气爽,如沐春风。
不出半月,三郎的“烟指茶”名动江南。茶客络绎不绝,就连京城茶商也慕名而来。不出三年,三郎已成江南茶王,富甲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