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灯花告状
明朝嘉靖年间,杭州府有个叫李小二的卖油郎,二十出头,生得眉清目秀,为人老实本分。这日傍晚,他挑着油担子从城外回来,天色已晚,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李小二四下张望,见前方有座城隍庙,便快步赶去避雨。 刚踏进庙门,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砸了下来。庙内昏暗,只有神像前的长明灯闪着微弱的光芒。李小二放下油担,对着城隍爷神像拜了三拜,找了个角落坐下,取出随身带的干粮啃了起来。
吃着吃着,忽听得“噼啪”一声,神案上的灯花突然炸开,火星四溅。李小二觉得稀奇,正待细看,却见那炸开的灯花竟不熄灭,反而越燃越亮,在空气中凝成一个奇特的形状,好似一朵绽放的莲花,又似一只指向远方的手。
“真是怪事。”李小二喃喃自语,不觉困意袭来,倚着墙根渐渐睡去。
朦胧中,见一白发老者蹒跚而来,衣衫褴褛,满面愁容。老者至李小二面前,扑通跪下,泣不成声:“求小哥为老夫申冤啊!”
李小二慌忙起身搀扶:“老伯快快请起,有何冤情,但说无妨。”
老者不肯起身,泪流满面:“老夫姓赵,原是城外赵家庄人。十年前的中秋夜,我被歹人所害,尸骨埋在城南十里坡的老槐树下。这些年来,冤魂不散,却苦于无法申告。今日见小哥心地善良,故借灯花显灵,万望小哥助我申冤雪恨!”
李小二正要细问,忽然一声惊雷炸响,他猛地惊醒,才发现是南柯一梦。外面雨已停了,月光从庙门的缝隙照进来,洒下一地清辉。
回想梦中情景,李小二心里七上八下:“不过一个梦罢了,当不得真。”他自我宽慰着,挑起油担准备回家。可刚走几步,又犹豫起来:“万一真是冤魂托梦,我若不理,岂不辜负了人家?”
思来想去,他决定去城南十里坡看个究竟。
月光如水,照亮乡间小路。不多时,李小二便到了十里坡。坡上果然有棵老槐树,枝繁叶茂,在夜风中沙沙作响,好似低声诉说着什么。
李小二放下油担,借着月光四处查看。绕着老槐树转了三圈,忽然发现树根旁一片泥土明显与周围不同,像是被人翻动过。他找来一根树枝,蹲下身开始挖掘。
挖了约莫半尺深,树枝突然碰到什么硬物。李小二心里一惊,丢开树枝用手刨土,不一会儿,竟挖出一块白骨!他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冷汗直冒。
缓过神来,李小二对着白骨拜了三拜:“若真是冤魂在此,我李小二定当尽力相助。”说罢继续挖掘,竟陆续挖出更多白骨,俨然是一具完整的人体尸骸!
眼见此事非同小可,李小二不敢耽搁,连夜赶往县衙鸣鼓告状。
时任钱塘知县的是新科进士周文斌,为官清正,听说有百姓夜半鸣冤,即刻升堂问案。
李小二跪在堂下,将城隍庙避雨、灯花炸裂、老者托梦、挖出尸骨等事一一道来。
周知县听罢,沉吟片刻:“你所说虽似荒诞,但既然确有尸骨,本官自当查个明白。”随即命仵作查验尸骨,又派衙役前往赵家庄查问十年前可有人失踪。
不多时,仵作回报:尸骨为男性,年约五十,头骨有裂痕,系重击致死,死亡时间约在十年前。
又过片刻,衙役带回一老妪。老妪上堂即跪:“大人,民妇赵氏,丈夫赵老实十年前中秋夜外出未归,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求大人明察!”
周知县问:“你丈夫当年所做何事?可与何人结怨?”
赵氏泣道:“民妇丈夫是个木匠,为人老实本分,从不与人结怨。那日他本是去邻村张员外家送家具,一去不回。”
“张员外?”周知县眉头一皱,“可是那张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