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流光 作品

第775章 孝廉径

古时候,在南方的一个小村落里,有个叫陈顺的年轻人,与老母亲相依为命。陈顺父亲早逝,全靠母亲一手将他拉扯大。日子虽不富裕,但母慈子孝,倒也其乐融融。 这年入冬,陈母忽然病倒,起初只是咳嗽,后来竟卧床不起,面色一日比一日苍白。陈顺心急如焚,请了四里八乡的郎中来看,药吃了一副又一副,病情却不见好转。

 “娘,您再喝一口,喝了药就好了。”陈顺端着药碗,小心翼翼地喂着母亲。

 陈母勉强咽下几口,便摇头不再喝了,“顺儿,别白费银子了,娘的病娘自己知道...”

 “娘别胡说!就是倾家荡产,儿子也要把您的病治好!”陈顺红着眼睛道。

 村里老郎中将陈顺拉到门外,低声道:“顺子,你娘的病不简单,我开的方子只能暂缓病情。听说百里外的青云山上有位老神医,或许他有办法。只是他那方子稀奇古怪,药引难求啊!”

 陈顺二话不说,第二天天未亮就启程前往青云山。跋涉三天两夜,终于找到了那位隐居的老神医。

 老神医听了病情,沉吟良久,方才开口:“此病乃积劳成疾,寒气入骨,需以百草为引,慢火煎煮,连服百日方可根除。我这里有张方子,上面列了百味草药,只是...”老神医顿了顿,“其中几味极为难得,怕是难以凑齐。”

 陈顺接过方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多谢神医!再难得的药,我也一定找到!”

 回到家中,陈顺将方子给本地郎中看过,郎中连连摇头:“灵芝、雪莲、冬虫夏草...这些名贵药材莫说买不起,就是有钱也无处可寻啊!更别提还要百年何首乌,这简直是...”

 “总会有办法的!”陈顺坚定地说。

 从此,陈顺白天做短工挣钱,晚上挑灯研读药书,一有空就上山采药。他爬遍附近所有山头,悬崖峭壁,深谷幽涧,无处不去。手脚不知被划破多少次,从崖上摔下也不计其数。

 几个月过去,陈顺凭着一股韧劲,竟真凑齐了九十九味药材,唯独缺一味百年何首乌。

 这日,陈顺又上山寻找,不幸遇上暴雨,脚下一滑,从山坡上滚了下来,昏死过去。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山洞中,身边坐着一位白发老者。

 “小伙子,不要命了?这等天气也敢上山?”老者问道。

 陈顺挣扎着坐起来:“家母病重,缺一味药材,不得不来。”

 “什么药材如此要紧?”

 “百年何首乌。”

 老者捋须微笑:“巧了,老夫正好采到一株,看你孝心可嘉,就赠与你吧。”说着从背篓中取出一株品相极佳的何首乌。

 陈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忙叩谢:“多谢老丈!不知该如何报答?”

 老者摆摆手:“治好你母亲的病,便是对老夫最好的报答。只是记住,煎药需用陶罐,每味药需煎满三个时辰,火候一分不能差。每煎完一副药,药渣不可随意丢弃,需铺在门前路上,让千人踏,万人踩,方能积德消灾。”

 陈顺牢记在心,拜别老者,飞奔回家。

 有了百年何首乌,百味药材终于凑齐。陈顺严格按照医嘱,每日天不亮就起来煎药,三个时辰寸步不离地盯着火候。母亲服药后,气色果然一天天好转。

 按照老者的吩咐,每煎完一罐药,陈顺就将药渣仔细地铺在门前小路上。日复一日,门前的药渣也越铺越厚,渐渐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小径。

 村里人见了,有的夸陈顺孝顺,也有的笑他傻气。

 “顺子,药渣倒掉就是了,何必铺路上?怪熏人的!”邻居王大叔劝道。

 陈顺只是笑笑:“答应了人家的,不能食言。”

 百日将至,陈母已能下床行走,面色红润,仿佛换了个人。陈顺欣喜不已,更加坚信那位老者的嘱咐。

 这日,陈顺正在煎最后一副药,忽然天色大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三个时辰将至,药就要煎好,忽然一道闪电劈下,不偏不倚打在煎药的灶台上,“轰隆”一声,药罐应声而碎,药汁四溅。

 陈顺惊呆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望着满地药汁和碎片,泪如雨下:“只差这最后一副药,为何天不遂人愿啊!”

 就在这时,大雨倾盆而下,雨水冲刷着满地的药汁,流向门外那条由药渣铺成的小路。陈顺顾不得许多,冒雨将未煎完的药材收拾起来,却发现药材已被雨水浸泡,无法再用了。

 雨下了整整一夜。次日清晨,阳光普照,陈顺红着眼睛推开房门,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门前那条药渣小路上,一夜之间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青翠欲滴,生机勃勃,晨露在叶片上滚动,宛如珍珠。更奇特的是,每株草药上都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