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一杰 作品

第168章 策划反向观察高维的观察

2053年,地球,“昆仑之心”基地

 “昆仑之心”基地深处,孔方佳的专属办公室内,时间仿佛被高强度合金包裹,凝滞而沉重。全息工作台上,杨天择博士勾勒出的那些关于“意识载体”、“高维信息场”、“不同牧羊人”的大胆线条尚未完全消散,如同悬浮在空气中的思维幽灵,无声地诉说着一个远超当前战争维度的、令人心悸的宇宙真相。

 杨天择本人已经离开了。这位年轻的博士在阐述完所有惊世骇俗的猜想后,似乎耗尽了心力,脸上兴奋的红潮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思考后的疲惫与茫然。

 他离去时的脚步有些虚浮,仿佛刚才那场头脑风暴抽空了他的精气神,但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却比来时更加明亮,燃烧着一种被点燃的、对终极奥秘的纯粹求知欲。

 孔方佳亲自将他送到门口,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言,但眼神中的认可与重托已不言而喻——这份超越时代的思考,需要被保护,更需要被深入挖掘。

 门无声滑闭,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

 办公室里只剩下孔方佳和李艳两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致的寂静,只有环境循环系统低沉的嗡鸣,以及彼此清晰可闻的呼吸声。全息星图在墙上缓缓旋转,银河的旋臂如同冰冷的珠宝带,那些闪烁的光点代表着无数文明与战场,此刻却显得如此……渺小和表层。

 李艳没有打扰孔方佳。她看到丈夫缓缓走回工作台前,却没有坐下,而是背对着她,伫立在巨大的舷窗前。窗外是模拟出的地球夜景,繁华的城市光带如同流动的星河,但这熟悉的景象此刻似乎也无法带来丝毫慰藉。他的背影挺拔如松,穿着玄黑色元帅常服的肩背线条透着一股沉重的压力感,仿佛承载着整个文明的重量。

 她悄然走到一旁,为自己和他各倒了一杯清水——没有用茶或咖啡,此刻任何额外的刺激似乎都是多余的。她将水杯轻轻放在他手边的台面上,他没有回头,只是极其轻微地点了下头,表示知晓。

 李艳默默地退到一旁的沙发上坐下,目光落在孔方佳的背影上,没有开口。她了解他,深知当他的思维进入这种极度沉浸的状态时,任何打扰都是低效甚至有害的。他需要绝对安静的空间,去消化那海啸般涌来的信息,去梳理那纷乱如麻的可能性,去找到那条隐藏在无数危机下的、或许唯一可行的路径。

 她自己也沉浸在巨大的震撼和思索中。杨天择的猜想虽然大胆,却有着惊人的解释力,将许多看似不相关的线索串联了起来。如果高维干预真的存在,并且存在不同倾向的势力,那么地球文明乃至整个碳基世界的处境,比面对“播种者”时还要复杂和危险万倍。

 这不再是单纯的战争,而更像是一场……在未知巨兽注视下的、绝望而又必须前行的生存游戏。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办公室内静得可怕。

 孔方佳始终一动不动,如同化作了舷窗的一部分,他的身体紧贴着冰冷的窗框,目光穿透玻璃,凝视着外面。只有他偶尔极其轻微调整的重心,肩膀微微起伏或指尖无意识地颤动,显示着他并非雕像,而是正处于一场激烈无比的内心风暴中。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被无形的丝线牵引,拉锯在沉静与爆发之间。

 他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无数信息碎片、理论模型、战略选项、风险评估如同超新星爆发般碰撞、组合、湮灭。神经元间电光火石般的连接编织出复杂的思维网络,每一个微小的火花都代表着一种可能的方案或致命的漏洞。

 量子计算般的推演在意识深处飞速迭代,过去的研究数据、历史案例、甚至哲学悖论都被卷入这场风暴,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特征弦’……已被记录……”这几个字如同冰锥,反复刺击着他的神经,每一次回想都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被动等待“关注”和“校准”降临?绝无可能。

 地球文明的命运绝不能交由未知的、意图难测的高维存在来裁决,那无异于将整个种族的未来置于深渊边缘,任由外力摆布。人类的历史证明,等待只会换来奴役或灭绝。

 但主动反击?拿什么反击?连对方的存在形式、干预机制、目的都只是基于猜想的模糊轮廓,像一团难以捉摸的星云。

 现有的“弦球之眼”虽然取得了突破,但更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眼模糊地看到了世界,远谈不上理解和互动,反而因为这次“睁眼”引来了不必要的注意。任何攻击尝试都可能被视为挑衅,触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将人类推入更深的危机。

 隐藏? 如何隐藏一个文明级的“特征”?这涉及到的可能是整个文明意识活动、科技树走向、能量运用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谈何容易?

 而且,一味隐藏是否意味着放弃进化,最终沦为温顺的“家畜”?就像圈养的牲畜,失去探索宇宙的勇气,在安逸中走向平庸的消亡。

 伪装? 向哪个方向伪装?迎合所谓的“温顺派”高维意志?还是伪装得更具攻击性以迎合“收割派”?这同样风险巨大,且缺乏信息支持。

 如果误判对方的派系,伪装成顺从可能引来更严苛的监视,而伪装成威胁则可能激怒强大的存在,导致先发制人的打击。没有可靠的情报,任何伪装都像在黑暗中掷骰子,赌注是整个文明的存亡。

 沟通? 向谁沟通?如何确保沟通本身不引来更大的灾难?刀锋女王传来的信息更像是一种单向的、不容置疑的警告,而非邀请对话。

 尝试建立联系可能暴露人类的弱点,或被视为软弱可欺的信号,引来进一步的干预。沟通的渠道本身就可能成为高维意志的陷阱,让人类在无知中自投罗网。

 一个个方案被提出,又在内心被 混乱的逻辑审查和风险模拟否决。思维的弦被越绷越紧,压力几乎化为实质,压迫着他的太阳穴,使每一次心跳都沉重如鼓。绝望感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淹没他的理智,但他强迫自己保持清醒,在绝境中寻找一线生机。

 就在这种极致的思考困境中,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迸发的火花,骤然闪现——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个古老的智慧像一道闪电劈开混沌,瞬间照亮了所有迷雾。

 既然无法避免被观察,那为何不能……反向观察?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如同野火般瞬间席卷了他的思维!是啊!为什么一定要处于被动窥探和被审视的地位?为什么不能想办法,去观察那些“观察者”?去理解它们“观察”的方式、留下的痕迹、甚至……它们之间的差异?

 比如,分析“特征弦”记录背后的模式,或追踪高维干预的蛛丝马迹,这不仅能获取情报,还能揭示敌人的弱点,为反击或谈判奠定基础。一股新的希望如岩浆般喷涌,驱散了之前的压抑,让他的瞳孔微微收缩,嘴角勾起一丝决然的弧线。

 高维存在的“观察”行为本身,难道就不会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吗?就像“弦球之眼”运作时扰动量子背景的微妙场域,产生微弱但特征性的辐射涟漪一样,更高层面的“观察”行为,必然也会对宇宙的底层信息背景——即那些构成时空基石的弦振动和量子泡沫——造成某种程度的、极其微妙但或许可探测的干涉效应!这种干涉类似于在平静湖面投下石子,波纹虽小却携带了源头的信息特征。

 如果能捕捉到这种“干涉痕迹”,通过先进算法分析其模式频谱,不就能反过来推断出“观察者”的某些内在特性吗?比如它们的“关注点”——聚焦于特定星系或文明事件、“观察频率”——是周期性扫描还是随机触发、“介入强度”——从轻微校准到强力干预,甚至不同“观察者”之间的“风格”差异,比如某些存在偏好宏观调控,而另一些则精于微观调整?

 这个想法让孔方佳瞬间激动起来,血液流速似乎都加快了少许,仿佛一股电流贯穿全身,点燃了他作为科学家的探索本能。但紧随而来的,是巨大的技术难题和潜在风险,如同高墙般横亘在眼前。

 如何实现这种反向观察?现有的“弦球之眼”原型机功率和精度都远远不够。它更像一个灵敏度极低的显微镜,勉强能看到细菌级别的量子扰动,却想去观察显微镜本身的设计师和操作员——那些操控高维法则的存在?简直是天方夜谭,无异于用石器时代的工具去解码现代计算机的代码。

 必须开发新一代的观测设备!一个规模更大、精度更高、专门设计用于捕捉和解析高维观察行为所引发的次级效应和背景涟漪的超级阵列!

 这个阵列不能是单点的,必须是分布式的,跨越巨大的空间尺度,甚至可能需要在引力异常点——如黑洞边缘或中子星附近——以及空间褶皱区等特殊位置部署节点,形成一个巨大的“监听网络”。

 就像地球上用来监听宇宙深处曲速引擎跳跃所引发的空间涟漪的传感器网,但其目标并非空间涟漪,而是时空结构本身更深层次的、由高维意识活动引发的信息涡流和弦背景畸变——这些畸变可能以亚原子级别的能量波动形式存在。

 如何让高维存在“观察”,又不引起它们的过度警觉?这是一个更棘手的问题。你不能跑到别人家门口拿着高倍望远镜窥探,还指望别人发现不了——那只会招致毁灭性反制。必须找到一个方法,让它们的“观察”行为自然发生,甚至是被迫发生,从而让我们的“监听阵列”有机会在后台安静地记录数据,如同猎人设下陷阱等待猎物自行触发。

 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诱饵!一个能必然引发高维存在,特别是那个疑似“收割派”的“最高意志”强烈关注甚至直接干预的事件——这个事件必须涉及它们核心利益,动摇其战略布局。什么事件能具有如此分量?……战争!大规模的战略级战争!尤其是涉及它们亲手投放的“鲶鱼”——硅基文明生死存亡的战争,因为硅基力量作为工具,其崩溃会暴露高维干预的脆弱性。

 孔方佳紧闭的双眼猛地睁开!深邃的眼眸中爆射出如同超新星爆发般的锐利光芒,之前的疲惫和凝重被一种极度专注的、近乎冷酷的决断力所取代,仿佛整个宇宙的权重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让黑塔帝国进攻大犬座矮星系!就是这里!大犬座矮星系是“净蚀者”的老巢,是“播种者”硅基力量在银河系内最后的堡垒,极有可能是“最高意志”直接关注甚至赋能的重点区域——它如同高维存在在低维宇宙的锚点,任何扰动都会牵动它们的神经。

 如果黑塔帝国集结全力,发动一场旨在彻底征服甚至毁灭大犬座矮星系的全面进攻——包括舰队突袭和行星级武器部署——“最高意志”绝不可能坐视不理!它必然会投下更多的“关注”,更频繁地进行“观察”,甚至可能直接进行某种形式的“校准”或“支援”,比如调整局部物理法则以扭转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