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与杨天择博士头脑风暴
2053年,猎户座悬臂,‘长安号’
从k-12扇区返回地球的航程,仿佛穿梭在一条由凝重思绪和冰冷星光铺就的隧道中。"长安号"战舰庞大的舰体无声地滑行在超空间航道内,窗外是扭曲变幻的蓝色空间泡流光,映照在舰桥舷窗上,也映照在孔方佳深邃却暗藏波澜的眼眸里。
刀锋女王转达的那条信息,每一个字都如同冰冷的铭文,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反复回响,带来一阵阵难以言喻的寒意与紧迫感。"特征弦"、"已被记录"、"关注"与"校准"...这些词语与他呕心沥血研究的"弦理论"高度契合,绝非巧合。他们的探索,确实惊动了某个隐藏在宇宙幕布之后的、无法想象的存在。
这种被更高维度"注视"的感觉,如同实验小鼠突然意识到玻璃箱外有一双冷漠而好奇的眼睛,带来的不仅是恐惧,还有一种强烈的、想要理解那双眼睛背后秘密的执念。
李艳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轻轻放在孔方佳手边的控制台上。她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和精神冲击让她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清澈而专注,如同经过打磨的黑曜石。
"还在想那条信息?"她的声音轻柔,带着一丝担忧。
孔方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缓缓转过身,目光投向舰桥一侧那些显示着庞大"织梦者"数据库接口的光屏。无数信息流如同银河般流淌,蕴含着人类、星盟、乃至黑塔帝国收集到的关于这个宇宙的海量知识碎片。
"艳子,"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深思熟虑后的沉淀,"我们之前的思路,或许过于局限于纯物理和技术层面了。弦的振动、维度的映射、能量的干预...这些是骨架,是工具。但驱动这一切的,或者说,在那更高层面,真正起作用的,会不会是某种...更奇特的东西?"
李艳微微蹙眉,立刻跟上了他的思维:"你是说...意识?就像我们操作'弦球之眼'时,那种模糊的...仿佛我们的'意图'本身也参与其中的感觉?"
"不止是我们。"孔方佳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黑塔皇帝暗示'最高意志'可能来自高维,刀锋女王传来的信息直接使用了'特征弦'这种高度理论化的概念并能精准投送...这背后,难道没有一种'意志'、一种'意图'在驱动吗?如果高维生命真的存在,它们与物质、与信息的关系,或许完全不同于我们的认知。"
就在这时,孔方佳的脑海中,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猛然想起了一个人,一个在之前的高维信息研讨会上,提出过一个当时听起来有些"离经叛道"、却让他印象深刻的观点的年轻科学家。
"杨天择博士。你还记得吗?"孔方佳几乎是脱口而出。
李艳愣了一下,随即也想起了那个年轻人。杨天择,一个年仅三十出头就在理论物理学界崭露头角的天才,思维极其活跃,甚至有些跳跃,常常提出一些将物理现象与信息论、甚至神经生物学交叉的大胆设想。
在上次的会议上,他确实提出过一个观点:高维信息可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能量或物质编码,而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意识载体"或"意念模因",其解码方式或许不在于分析信息内容,而在于感知信息背后的"意识活动"本身。
这个想法当时被许多老成持重的学者视为过于唯心主义,缺乏坚实的物理基础,但孔方佳却从中捕捉到了一种突破常规思维框架的锐气。
"立刻联系'昆仑之心'基地,"孔方佳对通讯官下令,语气果断,"以最高优先级,请杨天择博士即刻前往我的地面办公室。通知他,我们需要就高维信息本质问题进行紧急磋商。"
命令被迅速执行。全新的弦超空间通讯的效率极高,尽管还在返航途中,地球方面的安排已经启动。
当"长安号"结束跃迁,缓缓驶入地球同步轨道基地时,孔方佳和李艳没有片刻停歇,立即换乘穿梭机,降落在燕山山脉深处的"昆仑之心"基地。基地内部依旧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但与往常相比,似乎多了一层无形的紧张气氛,显然高层已经知晓了k-12之行的部分敏感信息。
孔方佳的专属办公室位于基地核心区域,与其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一个小型的战略分析与研究室。墙壁是可切换显示的智能材料,此刻正呈现着深邃的星空图景。房间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环形全息工作台,四周环绕着数个舒适的座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和清洁剂的味道,通风系统低声嗡鸣。
两人刚进入办公室没多久,门外就传来了有节奏的敲门声。
"请进。"孔方佳沉声道。
门滑开,一个年轻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来人正是杨天择博士。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更显年轻一些,身材高而略显瘦削,穿着一件有些皱巴巴的白色科研工作服,外面套着一件多口袋的深色马甲,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明亮而充满好奇,甚至带着一丝学生般的腼腆与局促,但深处却闪烁着不容忽视的智慧火花。
他的头发有些凌乱,似乎刚刚从一堆数据或实验中抬起头来。看到孔方佳和李艳,他明显有些紧张,立刻站直了身体,略显仓促地行了个礼:"元帅,李博士。杨天择奉命报到。"他的声音清亮,语速稍快,透着一股年轻学者的朝气与些许不安。
"杨博士,不必多礼,请坐。"孔方佳难得地露出一丝温和,指了指工作台对面的悬浮椅。李艳也对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放松。
杨天择有些拘谨地坐下,双手下意识地放在膝盖上,目光快速扫过房间里先进的全息设备和闪烁的数据流,眼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好奇与兴奋。
"杨博士,"孔方佳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寒暄,"这次紧急请你过来,是想深入探讨你上次会议上提出的那个观点——关于高维信息可能是一种'意识载体'的设想。"
杨天择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被点燃的星辰,之前的紧张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沉浸在学术思考中的专注与热情:"元帅您说的是那个基于'量子意识投影假说'和'宇宙信息场论'的交叉推导?您对这个想法感兴趣?"他的语速更快了,带着显而易见的兴奋。
"不仅仅是感兴趣。"孔方佳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工作台上,目光锐利而专注,"我们最近获得了一些...极其特殊且高度机密的情报,可能与你这个设想有关。但在深入之前,我需要你以科学家的直觉和逻辑,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你的推理过程和依据,不要有任何保留。"
李艳接口道,语气温和但同样认真:"是的,杨博士。请把你所有的想法,无论听起来多么非常规,都说出来。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跳出框框的思维。"
杨天择深吸了一口气,推了推眼镜,眼神变得无比专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维度。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始阐述,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着,辅助他的表达:
"好的,元帅,李博士。我的想法,其实源于对几个看似不相关领域的观察和思考的融合。"
"首先,是来自星盟资料库,特别是晶析文明共享的部分关于'秩序棱镜'的模糊记载。"他语速飞快,但逻辑清晰,"晶析文明认为宇宙底层存在一个'信息场',所有物质和能量的状态都是这个场的一种'投影'或'表达'。
这个场并非静态,而是流动的、充满'潜在可能性'的。这听起来很像我们弦理论中'量子泡沫'和叠加态的概念,但他们更强调信息的'结构性'和'关联性',而非单纯的粒子性。"
"其次,是黑塔帝国档案馆中一些极其古老的、关于'灵能文明'遗迹的记载。"杨天择继续道,眼中闪烁着发现宝藏般的光芒,"那些记载描述,某些强大的灵能个体,可以通过高度集中的'意志',直接影响微观粒子,甚至短暂地扭曲局部时空。
虽然记载语焉不详,且被帝国主流科学界视为迷信或夸张,但其中反复提到一个词——'意念塑形'。这让我想到,意识,或者说高度有序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否本身就能与那个底层'信息场'产生某种...共振或干涉?"
"然后,是我们自己的'弦面之眼'和'弦球之眼'实验数据。"他越说越兴奋,几乎要从椅子上站起来,"尤其是'弦球之眼'进行主动'选择'时,操作员反馈的那种模糊的'意图参与感'。虽然无法量化,但多位顶尖科学家都有类似的主观体验。这难道仅仅是心理作用吗?
还是说,我们的意识,在通过仪器这个'中介'和'放大器',确实短暂地触碰并影响了那个决定现实走向的'选择'机制?"
"最后,"杨天择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是我个人对地球历史,特别是各大宗教早期文献的一些...非专业研读。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大型宗教的起源时期,都伴随着大量的'神迹'、'神谕'、'先知受感'记载。
这些记载通常描述一种外在的、超越性的'意识'或'意志'直接与个体沟通,并展现出改变现实(哪怕是小范围的、短暂的)的能力。过去我们通常用集体幻觉、心理暗示或未知自然现象来解释。但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犹豫是否该说出这个最大胆的猜测。
"说下去,杨博士。"孔方佳鼓励道,眼神深邃无比。
杨天择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有没有可能,那些所谓的'神迹'和'神谕',其实是某种...高维度的'意识载体信息',跨越了维度壁垒,投射到了我们三维世界某些敏感个体的大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