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725章 刘邦道破刘彻真正底气,灭朝之战问题频出,李世民猛吐槽

刘邦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

 “怎么可能?”

 “按照刘彻这小子的性格,一旦发动战争,那断然没有停止的理由。”

 “朕觉得吧,他不继续加码都不错了。”

 “啊?”刘恒震惊了。

 过了好一会,刘恒才道:

 “大汉财政都烂成这个样子了,刘彻还能继续加码?”

 “他拿什么来加?”

 刘邦有些不屑地看了一眼刘恒。

 “你呀,就是太小看人的忍受力了。”

 “朕这么说吧,不管是皇族、贵族、大臣还是商人百姓,他们的忍耐力都是远远超乎你想象的。”

 刘恒哑然片刻,道:

 “他们难道就不会造反?”

 刘邦哈哈大笑起来。

 “造反?刘彻常年征战,军队是绝对站在刘彻这一边的。”

 “再加上一个坐镇长安的绝世名将卫青,来吧,你告诉朕,谁敢造反?”

 军队永远都喜欢战争,这是铁律。

 有人可能会说,打仗是会死人的,难道军人就喜欢死?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死的人,是某个军人,属于个体。

 军队,是所有军人组成的整体。

 整体和个体的利益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致的。

 对军队这个整体来说,只要打仗,那国家的所有人力物力一定都会朝着军队最大程度地倾斜。

 军队可以在战争期间获得最好的后勤补给,最多的关注,最新的武器装备,胜利之后还能获得最多的奖赏,最大的威望。

 这一点是不会因为什么国家制度、社会文明而产生改变的。

 所以说,无论古今中外,军队永远都渴望战争。

 刘彻,恰好就是一个最喜欢发动战争的君主。

 纵观盘点视频,刘彻除了最开始几年没有掌控大权的时候老实了一段。

 剩下的这么多年,基本上除了战争,还是战争。

 这种皇帝,绝对是军队最欢迎、最支持的皇帝。

 把刘彻这个皇帝换掉,那就是要大汉军队的命啊!

 但话又说回来,没军队其实也不是不能造反。

 当年赫赫有名的大秦雄师,不也被陈胜吴广一声怒吼,六国旧贵族一拥而上推翻了?

 所以就有了另外一个刘邦刚刚说的问题。

 卫青!

 霍去病死前,卫霍谁强谁弱还有得争。

 霍去病死后,卫青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战神。

 卫青的老婆是刘彻同一个娘生的亲姐姐平阳公主,卫青的姐姐是刘彻的皇后,卫青唯一姓刘的亲侄子是太子刘据,将来的大汉皇帝。

 别看卫青被刘彻闲置了十年,但只要看看两人之间的关系就能明白,刘彻和卫青这对君臣是史上最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没有之一。

 霍去病是在死后,刘彻宣布将来能陪葬茂陵,才确定能陪葬的。

 而卫青,现在都还没死,刘彻也没有宣布,可所有人都知道卫青将来是必然会陪葬茂陵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离间刘彻和卫青这对君臣,甚至刘彻、卫青本人都不行。

 卫青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性背叛刘彻,那想要造刘彻反的人就要面对大汉战神卫青统帅的巅峰期大汉军队。

 别看刘彻把国家所有人搞得这么穷,但大汉军队打了这么多年,被举国之力供养了这么多年,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巅峰期,最强形态。

 造反?

 不如直接拿把剑抹自己的脖子,死得干脆点,还不用连累三族。

 刘彻事实上已经不是用帝王权术统治汉朝,而是用强悍无比的卫青加上巅峰时期的汉军,镇压整个汉朝。

 就吸你所有人的血来打仗了,咋地?

 反一个试试?

 刘邦也是很羡慕刘彻的。

 “娘的,这小子真不愧是千古大帝啊,穷兵黩武到这种程度了,统治竟然还是稳如泰山。”

 “啧啧啧,朕服了,他确实配得上唯一一个不是开国时代的千古大帝。”

 李世民虽然也不是开国皇帝,但李唐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说李世民是开国时代的皇帝也没毛病。

 只有汉武帝刘彻,唯一一个非开国皇帝,也不是二代三代,以第四代大汉皇帝的身份将大汉推向鼎盛。

 每一位千古大帝都有其过人之处!

 刘邦既自豪于自家子孙这么争气,又隐约有点羡慕嫉妒恨。

 这小子,真的是……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刘彻很快又再度召见了桑弘羊。

 桑弘羊发现御书房中竟然没有第三个人,心中突然有点不太好的预感。

 刘彻呵呵一笑,将一份旨意放在了桑弘羊的面前。

 “这是朕许你便宜行事的诏书,你立刻给朕想办法,再召集至少三万兵马前往朝鲜!”

 桑弘羊:“……”

 这一刻,桑弘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千夫所指,万人痛骂,死后无数人欢呼庆祝。

 桑弘羊一脸决然,刚准备说些什么,刘彻悠悠地开口:

 “朕觉得,你儿子也该往上提升提升了。”

 桑弘羊身体一振,顿时满面红光,精神抖擞。

 “陛下放心,臣一定完成任务!”

 桑弘羊离开后,又一个人走进了御书房中。

 汉朝大将军、大司马卫青。

 刘彻看着卫青,直截了当地开口道:

 “朝鲜必须在两个月内臣服,朕需要一个懂军事的官员作为新的使者,统领征召来的援军进入朝鲜,你觉得谁合适?”

 卫青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刘彻,沉吟片刻之后道:

 “义阳侯卫山。”

 卫山是卫青的族弟,在漠北之战中以校尉的身份追随霍去病立功,得封义阳侯。

 “不过臣认为,临阵换将不妥。若是议和不成战事再起,指挥作战还是以荀彘杨仆两位将军。”

 刘彻哈哈一笑,道:

 “就这么办。”

 于是,卫山很快就带着三万兵马,浩浩荡荡地前往朝鲜。

 此刻,王险城内的朝鲜王宫中,一片愁云惨雾。

 朝鲜大臣成已忧心忡忡地开口道:

 “大王,汉军进攻多日,国中诸多资源匮乏,难以持久。”

 “还请大王为江山社稷,早做议和打算。”

 朝鲜毕竟只是一个小国,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丘陵,不是适合耕作的农田。

 为了抵挡大汉的进攻,朝鲜动员了将近八万军队,真正的举国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鲜各项物资都在疯狂告急中。

 大汉只是国库没钱,社会上该有的物资还是有。

 朝鲜是真的连国内的物资都要没了。

 这就是双方国力之间犹如鸿沟般的巨大差距。

 再怎么被搜刮,再怎么穷的中原王朝,他的国力也不是卫氏朝鲜这种边疆番邦小国能碰瓷的。

 加上这两个月接连不断的战争。

 想要挡住鼎盛时期的汉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朝鲜军队虽然守住了这么长时间,但精锐的折损同样颇为严重。

 成已见卫右渠迟迟不说话,语气非常沉重地开口道:

 “大王,卫山已经带着新的援军赶到,若是再不做出决定,恐怕就来不及了!”

 汉朝已经调来了第二波大军,再不答应,人家肯定就直接灭国了。

 朝堂中的许多朝鲜大臣也是纷纷开口,希望卫右渠能和谈。

 甚至卫右渠的儿子,朝鲜太子也请求和谈。

 不和谈,别说将来继承朝鲜国社稷,太子马上就得当到头了。

 卫右渠本来就被现实将之前的雄心万丈给摧毁殆尽,闻言只能垂头丧气地开口道:

 “好吧好吧,请那位大汉使者卫山过来,正好还是同姓的,和他好好聊一聊就是了。”

 卫山和荀彘对坐。

 荀彘目光炯炯地看着卫山,很有些不服气地开口道:

 “义阳侯,咱们真的就这么答应朝鲜投降?”

 打了好几个月,死了那么多部下都没有攻破朝鲜人的防线,荀彘心中那叫一个憋屈恼火啊。

 卫山叹了一口气,见左右无人,轻声道:

 “大汉是真打不下去了,如果还要再继续打的话,恐怕国内又要死一批人了。”

 荀彘闻言,心中顿时一惊。

 卫山又继续道:

 “荀将军放心吧,只要朝鲜臣服,你和杨仆将军同样也是有功的。”

 “但功劳肯定没有灭国之功大,”荀彘闷闷地说了一句,点头道:“义阳侯要怎么安排,我全力配合便是了。”

 很快,朝鲜方面派人前来迎接卫山。

 卫山一路畅通无阻,抵达了王险城朝鲜王宫。

 这次朝鲜王卫右渠也不再有之前的倨傲,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在大殿前相迎,和卫山携手上了大殿。

 由于双方都想着赶紧结束战争,所以很快也就达成了和约。

 一,卫氏朝鲜承认汉朝为宗主国,和汉朝通商,不再阻拦任何半岛南部国家使者前往大汉朝见。

 二,卫右渠将朝鲜太子送往大汉长安作为人质。等卫右渠死后,大汉将派出使者、军队护送卫右渠回来接掌王位。今后历代朝鲜太子都必须前往长安作为质子,一如此例。

 其他方面的细节,基本上就是大汉和西域以及当年卫氏朝鲜开国君王卫满约定的翻版。

 总而言之,这份和约下来,卫山绝对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就是卫山带着朝鲜太子前往大汉了。

 又过几天,卫山一行来到了大汉和朝鲜边境附近,两军对峙的战场。

 卫山先行来到荀彘军营这边通报情况,荀彘初时倒也没什么异议,但仔细一看,却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