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欲征漠北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
田秀从面馆出来之后,就让李斯将会稽城中那些所谓的田氏宗亲全部抓捕。
这些人被抓了以后,田儋并没有赶来为他们求情,反而第一时间划清界限。
田儋表示,这些人也只是他的远亲,他任用这些人也不过是因为看在他们都是田氏。
至于这话是真是假,田秀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第二天,那些被李斯抓捕的田氏宗亲全部被腰斩。
田秀还颁布了诏令,自此以后天下凡自称宗亲危害乡邻者,百姓可先斩后奏,官府不得问罪,一切交由廷尉府查实后论罪。
诏令一下,江东百姓都称赞皇帝圣明。
直到此刻,那位面馆老板才相信,那天到他店里吃饭的人,真的是当今皇帝。
老板很害怕,田秀会对他进行打击报复,以至于终日惶惶不安,最后竟大病了一场死了。
处理完会稽的田氏宗亲,田秀敲打了一番田儋,然后才离开会稽返回洛阳。
凤祥三年六月,皇帝回到洛阳。
田秀在未央宫审阅了这半年时间里韩非以及太子处理的公文,并对其中部分公文做出补充。
六月二十日,皇帝检阅了羽林卫。
次日,皇帝离开洛阳到商丘检阅神策军。
二十九日,皇帝到达商丘,随行之人有右相李牧、廷尉李斯、司徒姚贾,田秀在商丘城外检阅了神策军,并嘉奖了几位在平定封君之乱中立下战功的将军。
七月初,皇帝前往齐国祭拜田单。
祭拜完成以后,皇帝下诏追封田单为烈祖,追封田单为皇帝,下令齐国的官员重新修建他的陵墓,并且将田单的陵墓改为昭陵。
随后皇帝又前往临淄,祭拜了齐威王和齐闵王,田秀承认了威王对齐国做出的功绩,并且下诏追封齐威王为成皇帝,命齐国官员按时祭扫。
田秀又亲自去拜祭了原身的亲生父亲齐闵王的太子田荣,追封他为孝思太子,命齐国官员按照皇帝的陵寝重新修建孝思太子的陵寝。
八月初,田秀又去拜见了齐襄王和君王后,不过并没有追封他们,只是让官员按时祭拜。
这时,田秀注意到了在距离齐襄王陵寝不远处的一处荒坟。
那座坟杂草丛生,像是多年无人打理。
在齐国王陵的聚集区,这么一座荒坟,显的很扎眼。
田秀询问淳于越:“那是谁的陵寝,怎么没人打扫?”
淳于越看了一眼那座坟,拱手说:“回禀陛下,那坟是孟尝君薛文之墓。”
田秀大为诧异,薛文谋乱最后病死在薛地,他的坟怎么会出现在齐襄王的墓边?
淳于越就解释说:“当年薛文病死,他所建立的薛国也被齐魏瓜分,齐襄王拿下薛地以后非常愤怒,命人掘开了薛文的坟墓泄愤。多年以后,齐襄王想起孟尝君在齐国做出的贡献,又下令收敛了他的遗骨,就葬在齐国历代先王的陵旁,不过他是叛徒,自然没有人祭拜,时间久了,也就荒废了。”
听到这句话以后,田秀情不自禁的感觉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孟尝君田文,数十年前也曾经叱咤风云,如今却已经被埋入黄土。
不仅是他,就连当年的战国四公子,如今一个都不在了。
想到战国四公子,田秀吩咐道:“传诏,让人将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以及孟尝君的陵寝重修,各地官府要按时祭拜,不可怠慢。”
姚贾就说:“皇帝,信陵君,平原君他们都是忠臣,可薛文却是个叛国之贼,当年要不是有他,也不至于有五国伐齐之祸,您真的连他的陵墓也要重修吗?”
田秀呵呵一笑,顺手在地上抓了一把黄土,那把土很快就随风飘散,被吹得干干净净。
“时间会带走一切,都是过去的事了,又何必计较呢?”
姚贾听了以后只得说了句:“皇帝仁德。”
田秀又说:“孟尝君的墓志铭务必写清,对他曾经做出的贡献要写明,他犯下的过失也不能疏漏,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为他后来犯下的错,就把他前面的功劳抹杀,同样也不能因为他前面的功劳就疏漏他后面的错误。”
姚贾听到皇帝这番话以后,由衷的敬佩田秀。
要知道孟尝君在几十年前,还是天下公认的叛贼,就是他背叛母国才导致了后来的五国伐齐,孟尝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为人不齿的。
田秀能承认他以前对齐国做出的贡献,又没有原谅他犯下的错误,这样的心胸不能说是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了。
巡游完齐国以后,田秀经过曲阜到商丘,然后转回洛阳。
十月,田秀又下诏,为姜尚,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田单,白起,廉颇八人修建宗庙,并将这八人放在一起,共同祭拜,这八人也被称为八哲。
后来八哲中又加入两人,凑出十哲。
当然在原历史中的武庙十哲是没有田单和廉颇的,这两人都是因为对赵齐两国的贡献被田秀抬入武庙。
田秀本来想把李牧也抬入武庙的,但对方还活着,总不能把一个活人弄起来供奉,此事也就只能作罢。
不过田秀还是叫来太子告诉他:“若以后大将军病故,太子当将其抬入武庙。”
太子田继业则表示自己记下了此事。
步入十二月以后,天越来越冷,田秀也停止了对各地的巡游。
而此时的徐福也进入了洛阳。
到了洛阳以后,徐福来到西市的一家茶肆。
他来到柜台前,对掌柜说:“去传个话,我要见江先生。”
掌柜正在算账,听到徐福的话,他大为诧异,在上下打量了徐福一番后,掌柜笑着说:“尊客说什么江先生?小人怎么听不懂啊?小人这里是茶肆,是喝茶的地方,您找人应该去客栈。”
徐福就说:“是周小姐让我来的。”
听到周小姐三个字,掌柜的脸色明显变了。
他警惕的问:“以何为凭?”
徐福从怀中摸出一枚玉扳指,这是那天那位自称周小姐的女人把他放出来以后交给他的,周小姐曾说,遇到紧急的事情可以来此处找掌柜帮忙。
说实话,徐福打心眼里不愿再跟这位江先生扯上关系,但偏偏他现在遇到了麻烦,只能求助于江先生。
掌柜看过了那个玉扳指之后,把小二叫来,他叮嘱了一番。
然后掌柜把玉扳指还给徐福,对他说:“你先回去等着,我会把你的话转告江先生。”
徐福很奇怪:“你都不问问我住哪?江先生,怎么找到我?”
掌柜呵呵一笑:“江先生手眼通天,徐福,你其实一直在他老人家的监视之下。”
徐福很震惊。
这掌柜居然知道他的名字?
掌柜若无其事的用毛巾擦着柜台上不存在的灰尘,说:
“徐福,不要感到震惊,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江先生的监视下,老实点回去,江先生会派人联系你的。”
徐福出了茶肆,后背止不住发凉。
难怪那位江先生放了他却不找人跟着他,原来自己一直都在江先生的监视下!
试问这天下到底有谁能无声无息的监视一个人?
徐福越想越害怕。
在回去的时候,他特意在城里绕了好几圈,最后到了一处自己从来没住过的院子。
进门以后,徐福还鬼鬼祟祟的看了看外面,确定没人跟着,他这才把门拴上。
徐福就不相信,那位江先生真有这么神,这样也能找到他。
谁知就在当天夜里,一个不速之客就上门了。
徐福看到来人大吃一惊:“你是…周小姐?”
周小姐浑身上下依旧被黑袍罩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绝美的眼睛。
面对徐福的震惊,周小姐平静的说:“徐福,你逃不出江先生的掌握,我警告你,别耍花招,江先生想杀你比碾死一只蚂蚁都容易。”
徐福后背直冒冷汗。
他这会儿再也不敢对江先生的能力感到质疑了。
徐福急忙说:“周小姐,我绝对没有耍花招,我这次想见江先生,有事请他帮忙。”
周小姐就说:“你有什么事和我说,我可以替你转告江先生。”
徐福急忙说:“雍己的墓穴我已经找到了,不过墓里机关重重,还有一只妖兽。”
“妖兽?”周小姐的眼睛一眯,显然是在质疑这话的真假。
徐福看周小姐不相信他,就说:“我说的都是真的,我不确定那只妖兽是什么,所以我想请周先生帮忙,能借给我一些人手,这些人要有武器,最好有强弩。”
强弩可是官府明令禁止私藏的东西,徐福就不信,那位周先生在神,还能弄来强弩。
然而周小姐却一脸平静:“人手不成问题,强弩也没有问题,只是我好奇,你需要多少?”
徐福伸出五根手指。
“五百?”
周小姐蹙了蹙眉。
这五百人可不少,唐朝法度,调兵五十人都要看虎符。
徐福摇头:“五十人就够!”
周小姐松了一口气。
原本来只要五十个人。
周小姐说:“明天我就把这五十个人交给你,强弩也会送到,我会让他们听从你的指挥。”
徐福很高兴:“那就多谢小姐了。”
周小姐抬手打断他,冷冷的说:“人和武器我都能给你,不过我们丑话说前头,如果这件事你最后办砸了,没有拿到江先生想要的东西,小心你的项上人头!”
徐福心里一惊,急忙表示:“小姐放心,我肯定不会把这事办砸的!”
第二天,周小姐果然给他送来了五十人,跟随他们来的还有一辆马车,车上全都是强弩。
徐福随手从车上拿了一把短弩,这做工一看就是军中专用的。
江先生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把军队用的武器弄来?
徐福越发好奇这位江先生的来历。
……
凤祥四年春。
田秀命太子继业前往关中督造西京长安,唐朝采取三都制。
洛阳是国都,邯郸为北都,长安为西都。
不过此时的长安还没有修成,按照司农府的预计,长安如果想要初具规模,至少需要五至十年。
田秀觉得奇怪历史上刘邦修长安就只用了两年,唐朝的国力可要比汉初强得多,为何修建一座国都的时间反而更长?
他很快就得到了问题的答案。
正是因为唐朝的国力更强,修建长安的时间反而用时更久。
这倒不是说新长安的规模要比汉代的长安城更大。
而是因为汉代的长安城在修建时,咸阳已经被毁,关中已经没有什么大城,刘邦可以把大量的流民迁到长安,有这些流民协助,修建都城的速度自然会被大大加快。
田唐就不同了,田唐修建长安,虽然可以直接从关中调集人手,但却无法直接迁入百姓,一座国都自然不能没有百姓居住,官府只能从其他地方迁入百姓,这自然要花很多时间。
田继业到长安,一方面是为了督造长安的修建,另一方面则是安抚那些刚刚从其他地方迁入长安的百姓。
凤祥四年三月,辽东郡守上书朝廷,说月氏再次侵犯边境。
田秀非常生气,下令让晋国、代国、以及燕国的各郡都做好准备,随时配合朝廷荡平月氏。
下朝了以后,田秀独留毛遂。
田秀询问毛遂:“陆贾去北方有四年了吧?”
毛遂点头。
田秀就问:“这四年了,他一点消息也没有?”
毛遂摇头。
田秀心中一沉。
四年都没有消息,这就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陆贾已经死了,第二就是他没有完成使命不敢回来。
无论是哪种结果,都令田秀游说其他部族对抗月氏的计划彻底流产。
看来漠北问题只能使用武力来解决了。
田秀召来李牧,本想拜他为将出征月氏。
但此时李牧已经年近五旬,头发都白了一半,田秀实在不忍让他再深入漠北吃苦。
田秀询问李牧:“禁卫军将军以为有谁可以统领?”
李牧想了想,推荐了一个人:“蒙恬。”
田秀召来蒙恬,拜他为大将军,命他统帅禁卫军开赴雁门,准备秋后出兵扫荡月氏。
听说皇帝要出兵漠北,百官多有反对。
其中以韩非为最。
韩非认为,朝廷初定,百姓正需要休养生息,此时出兵漠北还不是时机,最好再等几年。
李斯则认为,月氏就像是一只老虎正在慢慢长大,朝廷绝不能养虎为患。
两方人争执不休。
最后田秀力挺李斯,坚持出兵。
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就在这个时候,远在关中的太子却给田秀上了一封谏书,田秀看完了以后差点被气的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