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飞扬 作品
第2083章长沙
湘江的水是活的,傍晚时分,江风卷着水汽漫过栏杆,橘子洲头的轮廓在暮色里渐次清晰,毛主席青年雕像的剪影映着天边最后一抹橘红,连水波都染成了暖金色。岸边的老樟树垂下枝条,叶尖沾着细碎的光,树下总有摇着蒲扇的老人,慢悠悠讲起岳麓山的故事——说爱晚亭的红叶要到霜降才最艳,说岳麓书院的银杏树下,百年前曾有书生朗朗读书声,如今石阶上落着的青黄叶片,说不定还藏着那时的墨香。
顺着江风往南走,坡子街的烟火气便撞了满怀。铁锅里的臭豆腐“滋滋”冒着泡,卤水香混着辣酱气勾得人挪不开脚,穿蓝布衫的老板用长筷夹起,淋一勺蒜蓉汁,“趁热吃嘞!”糖油粑粑在铁板上滚成金圆子,咬开时烫得直吸气,甜糯的浆汁却从舌尖暖到心里。巷口的糖画师傅手腕一转,琥珀色的糖丝便凝成了活灵活现的兔子,引得孩童围着拍手,银铃般的笑声和着叫卖声,在青石板路上荡开一圈圈涟漪。
待到华灯初上,解放西路的霓虹刚亮起,太平街的灯笼就次第染红了青石板路。穿汉服的姑娘提着糖油粑粑走过,裙摆扫过墙角的青苔,像一场古今的对话。街角的旧书店亮着暖黄的灯,玻璃窗里摆着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的湘江码头人来人往,而窗外,年轻人们举着奶茶杯说说笑笑,手机屏幕的光与灯笼的光晕交织,竟分不清是哪个年代的长沙更鲜活——或许这座城本就如此,既有岳麓书院的千年墨香,又有市井巷陌的烟火滚烫,连湘江的水,都带着这样的性子,一半是历史的沉静,一半是生活的热烈,缓缓淌过岁月,也淌过每个长沙人的心头。小林走出长沙南站,湿热的空气立刻裹了上来,像一床刚晒过的棉被,带着樟树和泥土的腥甜。他沿着黄兴南路往北走,解放西路的霓虹灯已次第亮起,把骑楼照得斑驳陆离。穿吊带裙的姑娘举着糖油粑粑,裙摆扫过路边卖栀子花的竹篮,甜香混着油炸的热气,在晚风里打着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