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烟雨 作品

第371章 衍圣公之子亲至,大好事

 虽说开国年间文人地位一直不算太高,但也远不至于如此卑微。 

 刘淞百思不得其解。 

 他刚出皇宫。 

 消息便被锦衣卫递到了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冷哼一声,面色阴沉,开口道:“宋濂那老东西,也算是知趣。 

 若是一味冥顽不灵,下半辈子就一直待在边关之处,不用回来了。” 

 话落。 

 朱元璋也捧起了《大明日报》,挠了挠头,暗自思索起上面的问题。 

 平日里他从未关注过这些。 

 可一经提出。 

 朱元璋缓缓抬头,伸出满是老茧的粗手。 

 一阵风袭来,朱元璋暗想:这风到底是如何吹拂过来的?若是追根溯源……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脑子不够用。 

 而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 

 几日内。 

 像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大明的上上下下,而所有的答案似乎都藏在“实学”二字里,其影响力也变得越发壮大。 

 无人能阻止得了。 

 …… 

 山东曲阜,孔家! 

 衍圣公府。 

 “国子学的实学,竟然能与孔孟之道相媲美,这简直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大明日报》被卷成圆桶状,重重地甩在一旁。 

 孔希学怒不可遏,大骂几部尚书皆是草包废物,“连一个小小的国子学都处理不了,还指望他们能成什么大事。 

 居然还派人来传话,想让老夫继续充当他们手中的利剑。” 

 孔希学冷哼一声,脸色铁青如暴雨将至。 

 孔讷从远处走来,脚步声由远及近。 

 他面露难色。 

 “父亲,此次可不只是几部尚书出手。 

 实学一出,天下文人竞相讨论,这几日下来,实学的风潮已在各地广泛流传。 

 虽说对不少家族子弟有所助益,可我们孔衍圣公一派,若在这紧要关头不出手、不表态,恐怕单单朝堂上的几部尚书就不会放过我们,极有可能动真格的。 

 还有山东的几大家族,对我们的地位恐怕也是虎视眈眈。” 

 衍圣公府。 

 在山东地方氏族中地位极为特殊,超然脱俗。 

 无论是当今的大明,还是之前的大元,但凡天子想要巩固江山、安抚读书人的情绪,孔家都是势必拉拢的对象。 

 可这一次。 

 他们孔家遭遇了大难题,当今圣上朱元璋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此前几次大肃清,人头滚滚,把孔讷及一众孔家等人吓得不轻。 

 所以才选择暂且保身。 

 “就凭他们,也敢?” 

 孔希学眼神一凝,沉声道。 

 “可是陛下那边……父亲,我北孔一脉不得不防。” 

 孔讷犹豫着。 

 顿时,孔希学心头一滞。 

 沉思许久,渐渐答道: 

 “大可写一封书信,让山东巡抚以传道授业解惑之名上奏。 

 陛下若未拒绝,我们孔家就先行派出一支队伍前往新都。 

 只要有此举动,便能在明面上安抚朝堂上几部尚书,也能暂时稳住山东几大氏族的心。 

 这是目前对我们孔家最为两全其美的良策。” 

 孔讷目光一亮。 

 “父亲英明。 

 不过人选方面……” 

 孔希学微微抬头,目光在儿子孔讷身上一扫而过。 

 见此,孔讷意识到什么,步伐往后退去。 

 孔希学气急,大怒道:“别忘了,你也是孔家之人,此事不是你去,难不成还是为父亲去洛阳新都?” 

 “孔家之内,能担此大任者,唯你我二人。” 

 “不是你,便是我。” 

 孔希学气得抬起巴掌,就欲打去。 

 孔讷依旧不言,跑的动作反而还加快不少。 

 见状,孔希学脸色铁青,大喊,“来人!上家法,今日,我这家主之身便是要清理门户,扫了这逆子,除了我孔家族谱……” 

 家仆纷纷上前,手中持着棍棒枪兵等武器,将孔讷这少主重新逼近孔希学身前。 

 “唉!” 

 万般无奈之下,孔讷满面愁苦,只好躬身行礼。 

 领下了这份麻烦差事。 

 “父亲大人,一路舟车劳顿。这领队之人非我莫属。 

 整个孔家,也只有儿子一人能担当此任,作为孔家的下一任传承人,我责无旁贷。” 

 孔希学不去

也就罢了。 

 若孔讷再不去,几部尚书的怒火、山东本地几大氏族的压力,以及新都之内圣上的目光,孔家这道难关确实难以度过。 

 孔希学冷哼一声,“这还差不多。” 

 “不过父亲得应下儿子件事。” 

 孔讷目光坚毅。 

 “还请父亲在儿子离去之后的这段时日,万不可轻举妄动。 

 圣上对我们孔家本就有所掌控,孔家能走到如今这一步,已是极为不易,切莫忘了胡惟庸的下场。” 

 衍圣公府,北孔一脉。 

 之前定下孔家同朝堂合作一事,本就是以孔讷为主。 

 身为孔家的下一任衍圣公,他从来不是蠢人。 

 “放心,你父亲我还没老糊涂到那份上。” 

 孔希学应道。 

 孔讷离开后,孔希学独自在小院中踱步。 

 他背负双手,面容满是忧虑,遥望着洛阳新都的方向,口中喃喃自语:“他朱元璋,到底想做什么? 

 莫非真要灭了我孔孟之道。 

 灭了我北孔一脉吗?” 

 孔希学沉思许久,嘴角忽然掀起一丝笑意。 

 “应当不太可能。 

 我孔家,此前的诸多举动已然表明了臣服之意。 

 尤其是太子殿下那边,应当不会坐视不管。” 

 一时间,孔希学的目光逐渐明亮起来,心中也安定了许多。 

 他们孔家就如同前朝那般。 

 臣服于这位朱家天子。 

 朱元璋让做什么。 

 他们孔家就做什么,做一听话的忠犬,如此便再无对付他们孔家的理由。 

 而这,本不是他的本意。 

 可衍圣公府,北孔一脉早晚要传下去的。 

 传给孔讷。 

 他再不甘心,又能如何? 

 唯有下一代,才是他们孔家的未来。 

 …… 

 当日。 

 孔讷在孔家点兵点将,带领一队精兵。 

 士兵们虽身无甲胄,但装备极其精良,可见山东孔家多年积累的底蕴深厚。 

 离开当日。 

 山东其余几大士族都在城门前相送,山东巡抚也亲自前来。 

 官道上,孔讷带领的队伍身影渐行渐远。 

 山东巡抚目光凝重,缓缓开口:“孔家这一次也是别无选择了。” 

 其余几大家族的人目光闪烁,神色不定。 

 …… 

 随着山东孔家衍圣公一脉的人出行。 

 此事在朱元璋的默许以及一些人的推动下,如同之前的实学一样。 

 迅速传遍四方。 

 洛阳新都。 

 陆羽刚从国子学出来,正朝着督造府的方向前行。 

 途中,方孝孺匆忙赶来,“不好,出大事!孔家衍圣公一脉的人即将来到新都,此次实学恐怕必遭大难!” 

 方孝孺心急如焚。 

 孔家衍圣公一脉此前面对诸多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退缩自保,让朝堂上不少文人、尚书官员失望透顶。 

 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掩盖他们是山东孔家、孔圣人后人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