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种子上刻字

那年冬天,第一场雪落下时,学舍的油灯依旧亮着。苏羽在灯下抄书,陈先生在教孩子们算术,阿禾在缝棉衣,阿恒则在新收的种子上刻字。雪粒子敲打着窗棂,发出细碎的声响。苏羽呵出一团白气,看着笔尖的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形成一个工整的“仁”字。烛光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与陈先生教算术的身影交叠在一起。

“先生,这道题我还是算不对。”一个虎头虎脑的孩童举着石板,跑到陈先生面前。石板上歪歪扭扭地画着几道横线,像是被顽童胡乱涂鸦过。

陈先生放下手中的竹筹,耐心地拿起石笔:“你看,三个馒头分给两个人,每人先拿一个,剩下的那个该如何分?”他边说边在石板上画出两个小人,手里各捧着一个馒头,旁边还孤零零地躺着一个。

孩童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忽然拍手道:“我知道了!可以把剩下的那个掰成两半,这样每人就有一个半馒头了。”

陈先生欣慰地摸了摸他的头:“没错,就是这个道理。算术不仅是算数字,更是要学会分物,懂得公平二字。”

苏羽听着他们的对话,嘴角微微上扬。他想起当年荀彧在时,也曾这样教导过他们。那时的学堂比现在热闹得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他们怀揣着梦想,渴望在乱世中找到一条出路。而如今,学舍里的孩子们虽然年幼,却也在这方寸之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阿禾的针线在棉衣上穿梭,线头在布面留下细密的针脚。她不时抬头望向窗外,雪下得越来越大了,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掩埋。“苏先生,”她轻声唤道,“今年的雪比往年大得多,山路怕是要封了。”

苏羽停下笔,望向窗外白茫茫的一片:“是啊,山路一封,外面的消息就更难传进来了。”他想起钟太傅临走时说的话,如今战乱虽有平息的迹象,但偏远之地依旧难知外界的真实境况。

阿恒蹲在墙角,手里拿着一把小小的刻刀,在饱满的种子上小心翼翼地刻着字。他的鼻尖冻得通红,却丝毫没有察觉,眼神专注得像是在完成一件稀世珍宝。

“阿恒,这么晚了还在忙什么?”苏羽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阿恒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腼腆的笑:“苏先生,我在这些种子上刻了字,等明年春天播种的时候,它们就能带着这些字生根发芽。等到秋天收获了,我们就把粮食分给那些吃不饱饭的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希望。”

苏羽看着他冻得发紫的小手,心里一阵酸楚。他把阿恒拉到火炉边,用自己的手捂住他的小手:“好孩子,你的心意大家都知道。但也不能冻坏了自己,不然怎么看着这些种子发芽结果呢?”

阿恒用力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我知道了,苏先生。等明年春天,我一定要第一个去播种。”

夜深了,雪还没有停的意思。学舍里的油灯依旧亮着,像是茫茫黑夜中的一盏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苏羽回到案前,继续抄书。他知道,这些文字里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能够在乱世中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开春后,积雪消融,山路渐渐通畅。一天清晨,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跌跌撞撞地跑到学舍门口,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求你们,收留我吧。”他声音嘶哑,脸上满是污垢,看不清模样。

苏羽连忙扶起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少年嘴唇哆嗦着,好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叫石头,从南边逃难过来的。家乡被战火毁了,爹娘也都没了。”说着,他忍不住哭了起来,泪水冲刷着脸上的污垢,露出一双清澈却布满血丝的眼睛。

陈先生端来一碗热粥,递到石头手里:“先喝点粥暖暖身子,有什么事慢慢说。”

石头接过粥碗,狼吞虎咽地喝了起来,仿佛这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喝完粥,他的精神好了许多,开始讲述自己的遭遇。原来,他的家乡遭遇了兵灾,房屋被烧毁,粮食被抢光,他一路躲避着兵匪,风餐露宿,才辗转来到这里。

苏羽听完,心里五味杂陈。乱世之中,像石头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在苦难中挣扎,却依然怀揣着活下去的希望。“石头,你就留在学舍吧。这里虽然简陋,但至少能让你有口饭吃,还能学些知识。”

石头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扑通”一声又跪了下去:“多谢苏先生收留,我一定会好好干活,报答您的恩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石头渐渐融入了学舍的生活。他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懂事,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打扫院子,帮着阿禾做些杂活,闲暇时就跟着陈先生识字算术。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稳,学习格外刻苦,进步也非常快。初夏时节,山里的草药长得正旺盛。苏羽带着阿恒和石头上山采药,一来可以给学舍储备些药材,二来也能让孩子们认识更多的植物。山路崎岖,杂草丛生,苏羽走在前面开路,不时提醒着身后的孩子们注意安全。

“苏先生,这是什么草啊?叶子长得真好看。”阿恒指着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问道。

苏羽停下来,仔细看了看:“这是紫花地丁,是一种很好的药材,能清热解毒。如果不小心被蛇咬伤了,用它敷在伤口上能缓解疼痛。”他边说边小心翼翼地将紫花地丁挖了出来,放进背上的竹筐里。

石头也学着苏羽的样子,挖起了草药。他干活很麻利,不一会儿就挖了满满一筐。“苏先生,这些草药够我们用一阵子了吧?”

苏羽笑着点了点头:“够了,石头真能干。我们再往前走一段,看看能不能找到些更稀有的药材。”

他们继续往山里走,越往里走,树木越发茂密,光线也变得昏暗起来。突然,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从旁边的草丛里传来。苏羽立刻警觉起来,示意阿恒和石头躲到自己身后。

只见草丛里窜出一只灰褐色的野兔,飞快地向远处跑去。阿恒和石头都松了一口气,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是只兔子,吓了我一跳。”阿恒拍着胸口说道。

苏羽也笑了笑:“山里有很多野生动物,我们要小心些。好了,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他们背着满满一筐草药,踏上了返程的路。夕阳的余晖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阿恒和石头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嘴里哼着陈先生教的歌谣,歌声在山谷中回荡。

回到学舍时,陈先生和阿禾已经做好了晚饭。香喷喷的南瓜粥和烤红薯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今天的收获,欢声笑语不断。

日子就这样在平静中一天天过去,学舍里的孩子们渐渐长大,懂得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他们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努力生长,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天。

然而,乱世之中,平静总是短暂的。这年秋天,一支溃败的军队路过山下的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消息传到学舍时,大家都吓坏了。

“苏先生,我们该怎么办啊?那些当兵的会不会来学舍啊?”阿禾抱着一件刚缝好的棉衣,声音颤抖着问道。

苏羽强作镇定:“大家别害怕,我们学舍在山上,比较隐蔽,他们应该不会找到这里来。我们先把值钱的东西藏起来,然后让孩子们躲到地窖里去。”

陈先生也说道:“我去把学舍里的书都搬到地窖里,这些书可不能被他们毁了。”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苏羽和石头负责将孩子们带到地窖,阿禾和陈先生则忙着收拾东西。地窖里阴暗潮湿,但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的藏身之处。苏羽在地窖里铺了厚厚的干草,又点燃了一盏油灯,对孩子们说道:“你们在这里乖乖待着,不要出声,等外面安全了,我就来叫你们。”

孩子们虽然害怕,但都很听话,点了点头,紧紧地抱在一起。苏羽安顿好孩子们,回到学舍门口,和陈先生、阿禾、石头一起守在那里,心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

夜幕降临,山下传来阵阵惨叫声和哭喊声,让人不寒而栗。苏羽握紧了手里的木棍,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学舍里的每一个人。

就在这时,几个穿着破烂军装的士兵出现在山道上,正向学舍走来。他们手里拿着刀枪,脸上带着凶狠的表情。苏羽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示意陈先生、阿禾和石头躲进屋里,自己则站在门口,挡住了士兵的去路。

“你们是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一个领头的士兵恶狠狠地问道,眼神里充满了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