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四大名着:宋公明衣锦还乡
秋风卷着落叶,打在林冲的窗纸上,簌簌作响。他躺在病榻上,望着屋顶的梁木,咳嗽声越来越急,每一声都像要把肺咳出来。身边的小厮端来汤药,被他挥手打翻:“不用了……让俺歇歇……”
他的眼前,总浮现出野猪林的场景——鲁智深提着禅杖,从树后跳出来,大喝“洒家在此”;桃花山的月光下,两人大碗喝酒,畅谈武艺;东京城的相国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惊得众泼皮跪地磕头……那些日子,虽然颠沛,却有兄弟相伴,活得痛快。
“师兄……俺来找你了……”林冲喃喃着,伸出手,仿佛要抓住什么,最终却无力地垂下。等宋江闻讯赶来时,他早已没了气息,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像是终于解脱了。
林冲的葬礼刚过,杨志又在途中染病去世。他一生坎坷,卖刀杀人,落草二龙山,征方腊时被毒箭所伤,终究没能熬过这个秋天。紧接着,穆弘、杨雄、孔明等几位好汉也相继病逝,梁山军回京的路上,灵柩接连不断,像一串沉重的锁。
宋江扶着杨志的灵柩,在路边痛哭:“兄弟们……是我害了你们……若不招安,何至于此……”吴用在一旁劝道:“宋大哥,生死有命,弟兄们能为国尽忠,也算死得其所。”可宋江知道,这话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若留在梁山,至少他们还活着。
大军抵达东京城外时,徽宗派来的太监已在营外等候:“皇上有旨,梁山众将暂且驻扎城外,待明日金殿召见,再行封赏。”宋江不敢怠慢,立刻传令安营,严禁弟兄们入城滋事。
当晚,燕青提着一壶酒,来到卢俊义的帐中。“卢员外,俺要走了。”他给卢俊义斟上酒,眼中带着不舍。
卢俊义一愣:“走?去哪?明日就要受赏了,你这时候走?”
“正是因为要受赏,才该走。”燕青饮下一杯酒,“员外可知韩信、英布、彭越的故事?他们帮刘邦打下天下,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卢俊义放下酒杯:“你把朝廷想得太坏了。我等光明磊落,为国平叛,皇上怎会卸磨杀驴?再说,宋大哥待我恩重如山,弟兄们出生入死,我怎能在此时离去?”
“俺劝不动员外,只能自己走。”燕青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是俺给宋大哥的辞别信,烦请员外转交。”他对着卢俊义磕了三个头,“员外多保重,若日后有难处,往东南方向找,或许能寻到俺。”
卢俊义看着燕青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捏着那封书信,心中五味杂陈。他终究没把信交给宋江——他怕宋江伤心,更怕自己被说动。
次日清晨,金銮殿上庄严肃穆。徽宗坐在龙椅上,看着宋江、卢俊义等幸存的梁山将领,朗声道:“尔等平定方腊,劳苦功高,朕今日论功行赏: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总管;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
一个个名字念出,一个个官爵封下,金光闪闪的官印和绸缎被送到将领手中。宋江跪在地上,望着徽宗的龙袍,眼眶湿润——他终于从“贼寇”变成了朝廷命官,终于能光宗耀祖了。
领了封赏,宋江却没立刻赴任,而是奏请徽宗:“臣父宋太公病逝,臣想先回郓城老家,为父守孝,再赴楚州上任。”徽宗准了,还赐了不少祭品,让他风风光光还乡。
郓城县的百姓听说宋江衣锦还乡,早早地在城外列队迎接。当年那个杀了阎婆惜、被逼上梁山的“黑三郎”,如今穿着紫袍金带,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林冲(灵柩)、李逵等一众官差,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