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演龙 作品

第234章 四大名着:水泊梁山全伙受招安(第2页)

 宿太尉连忙打圆场:“宋头领息怒,李头领也是性情中人。老夫知道诸位舍不得梁山,但能为朝廷效力,光宗耀祖,难道不是美事?”

 吴用也道:“弟兄们,招安是宋大哥多年的心愿,也是为了大家好。若能洗清罪名,谁不愿堂堂正正做人?”

 众头领沉默不语。他们虽不愿招安,却也知道宋江说得有理。更何况,宿太尉是出了名的忠臣,这次招安想必是真心实意。

 “既然大家都无异议,”宋江深吸一口气,“来人,把‘替天行道’的杏黄旗降下来!”

 随着宋江一声令下,两个喽啰爬上旗杆,缓缓降下那面陪伴梁山弟兄多年的杏黄旗。旗帜落下的那一刻,不少弟兄红了眼眶,有的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这面旗,见证了他们的聚义,他们的战斗,他们的欢笑与泪水。

 宋江接过杏黄旗,双手捧着递给宿太尉:“烦请太尉将此旗呈给皇上,它代表着梁山弟兄的忠义之心。从今往后,我等愿追随皇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宿太尉接过旗帜,心中感慨万千:“宋头领放心,老夫定会将弟兄们的忠义禀明皇上。”

 次日清晨,梁山上下一片忙碌。弟兄们收拾行装,有的将多年积攒的财物分给山下的百姓,有的在忠义堂前徘徊,不舍离去。宋江站在聚义厅前,看着这熟悉的山寨,心中五味杂陈。这里有他的兄弟,他的理想,他的一切,但他知道,该离开了。

 “宋大哥,都准备好了。”卢俊义走过来,声音有些沙哑。

 宋江点头:“走吧。”

 队伍缓缓离开梁山,宋江回头望了最后一眼,只见山寨的轮廓渐渐消失在群山之中。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梁山的故事结束了,但他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山下,百姓们自发前来送行,有的提着鸡蛋,有的捧着酒水,哭着喊:“宋头领,你们一定要回来啊!”

 宋江勒住马,对百姓们拱手:“乡亲们放心,我等定会回来,为大家谋福祉!”

 队伍一路前行,宿太尉的官船在前面引路,梁山的战船紧随其后。李逵闷闷不乐地坐在船头,嘴里嘟囔着:“这破船坐着真不舒服,还是梁山的船好。”

 武松拍着他的肩膀:“黑厮,别抱怨了。说不定到了东京,皇上会赏你个大官做呢。”

 “俺才不要做大官,”李逵道,“俺就想回梁山,跟弟兄们喝酒吃肉,多痛快!”

 燕青在一旁笑道:“李大哥,等咱们立了功,皇上说不定会恩准咱们回梁山看看呢。”

 李逵眼睛一亮:“真的?”

 “当然是真的。”燕青点头。

 队伍走了半月,终于抵达东京。徽宗早已下旨,赦免梁山好汉的所有罪名,并封宋江为破辽都先锋,卢俊义为副先锋,吴用为军师,其余弟兄也各有封赏。

 入城那天,东京百姓夹道欢迎,想看看这些传说中的梁山好汉究竟是什么模样。宋江带着弟兄们,身着朝廷赏赐的官服,骑马前行,个个精神抖擞。

 到了皇宫外,宋江等人下马,跟随宿太尉入宫面圣。徽宗在金銮殿接见了他们,看着这些曾经让朝廷头疼不已的好汉如今俯首称臣,心中十分高兴,当即下令摆宴款待。

 宴席上,徽宗亲自为宋江斟酒:“宋爱卿,朕知道你等皆是忠义之士,以前的事,就既往不咎了。今后,还望你等为朕分忧,平定辽寇,安抚百姓。”

 宋江跪地谢恩:“臣定当不负皇上厚望!”

 宴席过后,宋江等人被安排在京中驿馆休息。弟兄们聚在一起,虽然穿着官服,却总觉得有些不自在。

 “宋大哥,咱们真的成了朝廷的人了。”李逵摸着身上的官服,嘿嘿直笑。

 宋江笑道:“是啊,以后再也不是贼寇了。”

 吴用道:“宋大哥,虽然招安成功了,但高俅、童贯这些奸臣还在,咱们得小心行事。”

 宋江点头:“军师说得是。咱们初入朝廷,万事谨慎为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梁山弟兄们渐渐适应了京城的生活。他们每日操练兵马,等待皇上的命令。宋江则时常与宿太尉商议军国大事,希望能早日为朝廷立功。

 这日,徽宗下旨,命宋江率领梁山弟兄,前往征讨辽寇。宋江等人接到圣旨,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出征那天,东京百姓再次前来送行。宋江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卢俊义、吴用、武松、鲁智深等弟兄,浩浩荡荡地出城了。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

 宋江回头望了一眼京城,又看了看身边的弟兄们,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前路不会平坦,但只要弟兄们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水泊梁山的故事结束了,但梁山好汉的传奇,才刚刚开始。他们将用自己的热血和忠诚,书写新的篇章,为大宋,为百姓,也为自己,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