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演龙 作品

第234章 四大名着:水泊梁山全伙受招安

燕青潜入东京的第三日,终于在矾楼后巷等到了李师师的贴身侍女。侍女递过一张字条,上面只有三个字:“三更见。”

 夜幕降临时,燕青换了身青色长衫,腰间别着那支曾与李师师合奏过的玉笛,再次来到矾楼。这次,老鸨没敢多问,只引着他穿过曲曲折折的回廊,来到李师师的书房。

 “燕小乙,你胆子倒是不小,还敢回东京。”李师师正临窗看书,见他进来,放下书卷笑道。她今日穿了件月白襦裙,少了几分艳色,多了几分素雅。

 燕青躬身行礼:“姑娘救命之恩,燕青没齿难忘。只是梁山弟兄的性命系于一线,不得不冒险前来。”他从怀中取出宋江亲笔写的书信,“这是宋大哥的亲笔信,求姑娘转呈皇上,表明我等真心招安,绝无二心。”

 李师师接过书信,却没看,只是望着燕青:“你就不怕我把你绑了送官?”

 “姑娘若想害我,上次在矾楼就动手了。”燕青坦然道,“我知道姑娘虽身在烟花地,却心怀忠义。梁山弟兄多是被逼上梁山,若能为朝廷效力,谁愿做贼?”

 李师师轻叹一声,拆开书信细读。信中,宋江言辞恳切,诉说梁山好汉如何替天行道,如何渴望洗清罪名,为国尽忠,字里行间满是卑微与期盼。

 “宋头领的心意,我懂了。”李师师将书信收好,“只是皇上被高俅、童贯蒙蔽,未必肯信。你且在矾楼住下,我自有办法。”

 与此同时,戴宗已在东京城外的一处破庙见到了宿太尉。宿太尉听完戴宗转述的梁山诚意,眉头紧锁:“不是老夫不愿帮忙,只是高俅、童贯把持朝政,上次招安不成,就是他们在背后作梗。”

 “太尉,”戴宗急道,“我家宋大哥是真心想招安,为此连李逵砍旗都忍了。若朝廷再派兵来,只会逼得弟兄们鱼死网破,到时候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宿太尉沉默半晌,道:“你且回梁山禀报宋头领,让他稍安勿躁。老夫这就进宫,看看能否见到皇上。”

 三日后,李师师终于等来机会。徽宗驾临矾楼,席间兴起,让李师师弹琵琶。李师师弹到一半,忽然停了手,眼圈泛红。

 “爱妃怎么了?”徽宗不解。

 李师师拭了拭眼角:“臣妾想起一个人,他说梁山好汉都是忠义之士,却被朝廷当成贼寇,实在可怜。”她趁机将宋江的书信呈上,“这是宋江托人送来的信,皇上不妨一看。”

 徽宗本不想看,却被李师师的眼神打动,接过书信浏览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看到“高俅童贯弄权,百姓流离失所”时,猛地一拍桌子:“岂有此理!”

 就在这时,宿太尉求见。原来他连日在宫门外候着,终于等到了机会。徽宗见他进来,将宋江的书信递过去:“宿卿,你看看,这宋江说的可是真的?”

 宿太尉看完书信,躬身道:“陛下,宋江所言句句属实。臣近日也收到消息,童贯上次兵败,竟谎报战功,还说梁山已被荡平,实在是欺君罔上!”他趁机将戴宗所说的梁山好汉如何救济百姓、如何严惩贪官的事一一奏明。

 徽宗又惊又怒:“难怪朕总觉得不对劲!高俅、童贯,竟敢如此欺瞒朕!”他看向李师师,“爱妃,你说该怎么办?”

 李师师道:“皇上,宋江既愿招安,何不派个忠臣去梁山看看?若他们真有诚意,也算是朝廷之福。”

 徽宗点头:“说得好!宿卿,朕命你为钦差,即刻前往梁山招安,务必查明实情。若宋江等人真心归顺,便带他们回京,朕亲自封赏。”

 宿太尉领旨谢恩,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知道,这是梁山唯一的机会,也是大宋的机会。

 三日后,宿太尉带着圣旨,乘坐官船直奔梁山。远远望见梁山的水寨,只见寨门大开,宋江带着吴用、卢俊义等头领早已在岸边等候,身后的喽啰们排列整齐,却个个面色复杂。

 “宿太尉大驾光临,梁山上下蓬荜生辉!”宋江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宿太尉扶起他:“宋头领不必多礼,老夫此番前来,是奉皇上旨意,招安尔等。”他示意随从展开圣旨,“皇上已查明高俅、童贯欺瞒之罪,知道梁山好汉皆是忠义之士,特下旨招安,望尔等洗心革面,为朝廷效力。”

 圣旨宣读完毕,梁山众头领鸦雀无声。李逵攥着双斧,脸色铁青,几次想说话,都被身边的燕青按住。武松、鲁智深别过头,不愿看那圣旨,阮氏三雄则盯着水面,眼中满是不舍。

 “诸位弟兄,”宋江朗声道,“皇上圣明,肯给我等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是天大的恩典!从今日起,我等便是朝廷的人,再也不是贼寇了!”

 “谁稀罕做朝廷的人!”李逵终于忍不住吼道,“在梁山自由自在,比当那鸟官强百倍!”

 “李逵!”宋江厉声喝道,“休得胡言!宿太尉在此,岂容你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