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四大名着:诈病赚曹爽
景初三年正月,洛阳的寒风卷着碎雪,拍打在永宁宫的朱漆窗棂上。魏主曹叡躺在龙榻上,锦被下的身躯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呼吸间带着浓重的药味。他望着帐顶绣着的金龙,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侍立一旁的刘放、孙资慌忙上前搀扶,却被他挥手挡开。 “传……传曹爽入宫。”曹叡的声音细若游丝,眼中却闪过一丝决绝。这位年仅三十五岁的帝王,自知大限将至,八岁的太子曹芳尚在冲龄,朝堂之上,能制衡司马懿的,唯有宗室出身的曹爽。
曹爽接到旨意时,正在府中与门客饮宴。他是曹真之子,自小养尊处优,腰间的玉带镶着七彩宝石,喝的酒是西域进贡的葡萄酿,听闻皇帝病危,脸上竟看不出多少悲伤,反倒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兴奋。“终于……轮到我了。”他放下酒杯,酒液洒在锦袍上也不在意,大步流星地往皇宫赶去。
永宁宫内,曹叡靠在引枕上,见曹爽进来,挣扎着坐直了些:“昭伯(曹爽字),朕……不行了。”他指着侍立在侧的曹芳,“太子年幼,以后……朝政就交给你了。封你为大将军,总摄朝政,可便宜行事。”
曹爽“噗通”跪地,声音却带着颤抖——不是因为悲伤,是因为权力来得太突然。“臣……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曹叡点点头,又对刘放道:“速召司马懿还朝。”他知道,曹爽虽为宗室,却无实才,必须留着司马懿这头老狐狸,才能形成制衡。
此时的司马懿,正在汲县的军营中。他刚平定辽东公孙渊之乱,班师回朝的路上接到急报,见是皇帝病危,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不动声色地对司马昭道:“备车,连夜回京。”
司马昭不解:“父亲,曹爽素与咱们不和,此刻回京,怕是……”
司马懿打断他:“陛下托孤,不去就是抗旨。再说,”他望着洛阳的方向,“曹爽那小子,成不了大事。”
三日后,司马懿抵达洛阳。当他穿着沾满尘土的铠甲走进永宁宫时,曹叡已只剩最后一口气。老皇帝握着他的手,枯瘦的手指冰凉:“仲达,太子就……就交给你了。像诸葛亮辅佐刘禅那样……辅佐他。”
司马懿叩首在地,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臣万死不辞!”
话音刚落,曹叡头一歪,驾崩了。
曹芳即位,改元正始。朝堂之上,形成了“二相并立”的局面——曹爽以大将军身份总揽朝政,司马懿以太尉身份辅佐少主。起初,两人还能相安无事,曹爽每日饮酒作乐,把朝政扔给司马懿;司马懿则谨小慎微,凡事都先请示曹爽,仿佛真的老了,只想安度晚年。
可曹爽的门客何晏、邓飏却看不下去。这日,何晏在府中对曹爽道:“大将军,司马懿乃虎狼之辈,岂能让他掌实权?您该收了他的兵权,免得日后养虎为患。”
曹爽摸着下巴上的短须,有些犹豫:“可他是先帝托孤之臣……”
邓飏冷笑一声:“先帝托孤,是让您总摄朝政,他不过是辅佐而已。再说,您是宗室,他是外臣,哪有外臣压过宗室的道理?”
这话戳中了曹爽的痛处。他最在意自己的宗室身份,总觉得司马懿这个“外姓”压在头上,是种耻辱。“那……该怎么办?”
“明升暗降。”何晏眼中闪过狡黠,“奏请陛下,封司马懿为太傅,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夺了他的兵权。”
曹爽立刻照办。次日朝会,他当众宣读诏书,封司马懿为太傅,赞其“功高盖世,宜享尊荣”。司马懿听完,脸上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颤巍巍地谢恩,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仿佛真的老得动不了了。
曹爽见了,心中的警惕顿时少了大半。接下来的日子,他越发肆无忌惮: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软禁起来,安插亲信掌管禁军,甚至把先帝的才人纳入府中,饮酒作乐,夜夜笙歌。
司马懿则彻底“隐退”了。他在家中装病,不上朝,不见客,每日只在后院种菜、晒晒太阳。曹爽派来窥探的人,回去都说“太傅老得糊涂了,见了粥碗都认不出”。
正始八年冬,曹爽的亲信李胜要去荆州任刺史,按例来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听说后,立刻对司马昭道:“好戏来了。”
李胜走进司马懿的卧房时,一股药味扑面而来。老太傅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棉被,见了他,挣扎着要坐起来,却“噗通”一声倒回床上,咳嗽不止。侍女端来粥碗,他手抖得厉害,粥液洒了满身,嘴角还挂着米粒,活像个痴傻的老头。
“太傅安好?”李胜拱手问道,语气带着几分轻蔑。
司马懿喘着粗气,声音含糊不清:“哦……是李大人啊。你要去并州?那里冷,要多带些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