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灵光种华阳 作品

第728章 证无量智慧

龙国某偏远省份,一处隐秘的、由废弃三线工厂改造而成的安全屋。屋内陈设简单却实用,与之前在澳洲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窗外是连绵的荒山,夜色浓重,只有风声呼啸。顾十七与林小蔓对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旁,桌上只有一壶清茶,两只普通的白瓷杯。

巨大的资金已注入社会实验,他们暂时蛰伏,等待风头过去,也享受着难得的、不带伪装的家庭时光。话题不知怎的,从日常琐事聊到了更形而上的领域。

顾十七神态平静,褪去了所有伪装,呈现出一种近乎哲学家般的沉思状态。眼神深邃,仿佛能洞穿世间一切表象。

林小蔓神情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她见证了丈夫太多的手段和谋划,虽信任,却也时常感到一种深不可测的寒意。她试图理解他内心的逻辑。

“……所以,那些乡镇的孩子,以后真的能有机会吗?”林小蔓轻轻吹着茶杯里氤氲的热气,问起了白天看到的关于乡镇教育的报告。

顾十七没有直接回答,他目光投向窗外无边的黑暗,仿佛在凝视更遥远的虚空。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而清晰:“小蔓,你可知,我这一生,从不迷信任何东西。”

林小蔓微微一怔,看向他。

“我不迷信宗教,”他继续说道,语气带着一种冷静的剖析感,“那些泥塑木雕,那些虚无缥缈的天堂地狱,不过是弱者寻求慰藉、强者用以驭人的工具。”

“但我也不盲目迷信科学。”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科学能造出核弹,也能治病救人;能探索宇宙,也能制造毁灭环境的垃圾。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绝非真理本身。”

他转过头,目光落在林小蔓脸上,带着一种导师般的审慎:“这世间万千学派,儒、释、道、法、墨、纵横、鬼谷、乃至西方诸哲,其实都一样。各有其优劣长短,如同药铺里的药材,对症便可取用,但若奉某一种为包治百病的万灵丹,便是愚不可及。”

林小蔓若有所思:“所以……你认为应该取长补短?”

“不仅仅是取长补短。”顾十七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关键在于,不可迷信。一旦迷信,无论迷信的是什么——是某个神佛,是某种科学定律,是某个主义,甚至是某个‘大师’——你的心智便会被其束缚,画地为牢。”

“你再也看不到它之外的广阔世界和它自身固有的缺陷。这时,你便已不悟大道,入了魔境。”

“魔境?”林小蔓对这个词感到一丝悚然。

“并非青面獠牙才是魔。”顾十七嘴角勾起一丝冷嘲,“固执一端,排斥他学,思维僵化,自以为是,以为掌握了宇宙唯一的真理……这种心灵上的封闭、偏执和傲慢,便是最大的魔障。”

“入了此境,人便不再是自己思想的主人,而成了那种学问、那种信仰的奴隶,不知不觉间被其利用,成为维护那种偏执观念的棋子,还自以为是在扞卫真理。这便是‘魔’最擅长的手段,它不直接吞噬你,它让你心甘情愿地为它的逻辑服务。”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继续阐述:“世间万物,皆一体两面,阴阳共生。这是最朴素的道理。任何能在人间流传开来的学问,能历经时间而不绝,必然有其洞察世事、直指人心的可取之处,这是其‘阳面’。但也必然因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创立者的局限、后世诠释的扭曲,而存在着巨大的、甚至致命的缺陷和盲区,这是其‘阴面’。”

“所以,从不存在一种完美的学问,能让人一劳永逸地避免所有陷阱,直达终极智慧?”林小蔓尝试跟上他的思路。

“绝无可能。”顾十七断然否定,“若有,这世界早已大同,何来纷争不断?故而,真正的学问之道,绝非死抱一门一派。”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需学三千大道!博览群书,广涉百家,乃至现代科学、艺术、心理学……无所不窥。不是为了成为杂家,而是为了……”

他目光灼灼:“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你精通了数学的逻辑严谨,便能看穿某些哲学论述的模糊空泛;当你深谙了佛家的缘起性空,便能洞见唯物主义的某些机械僵化;当你理解了经济的运行规律,便能批判某些道德说教的迂阔不实。唯有如此,你才能跳出任何单一学问的局限,看清其光辉下的阴影,洞察其完美宣称背后的魔境陷阱。如此,方能不被任何‘魔’所惑,证得属于自己的、圆融无碍的无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