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827章 时空科学的持续探索与突破

深冬的1967年时空科学研究院,深夜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低温实验室的玻璃幕墙内,白气氤氲,科研人员们穿着厚重的恒温防护服,围着一台形似“时空棱镜”的大型设备忙碌着。这是研究院耗时三年研发的“多维时空探测仪”,此刻正处于关键的调试阶段。江浅裹着保暖外套,站在观察窗前,看着仪器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复杂波形,轻声问身旁的首席研究员陈博士:“今天的能量注入测试,能达到预期阈值吗?”陈博士盯着屏幕,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操作:“我们优化了能量耦合算法,这次应该能突破之前的瓶颈。要是成功,就能捕捉到不同时空维度的连接信号了。”

实验室中央,年轻研究员小林正小心翼翼地调节能量注入端口。他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在恒温环境下很快凝结成细小的冰晶。“陈博士,能量强度已达到98%,探测仪开始捕捉到微弱的异常波动!”小林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通过通讯设备传来。陈博士立刻指令:“保持能量稳定,启动‘维度解析模块’,把波动数据同步到主服务器!”随着指令下达,仪器屏幕上的波形突然变得密集,一道淡紫色的光束从“时空棱镜”中射出,在实验室空中形成了一个不断旋转的光点矩阵。“看!这些光点的排列规律,和我们之前模拟的‘跨维度连接模型’完全吻合!”陈博士兴奋地指着屏幕,“这说明我们发现了全新的时空维度连接方式——‘量子纠缠式维度锚定’,它不像传统方式需要依赖固定的时空节点,而是通过量子纠缠效应,直接建立不同维度的瞬时连接!”

江浅凑近观察窗,看着那些仿佛有生命的光点,眼中满是震撼:“这意味着什么?是不是以后的时空旅行,不用再受星门位置的限制了?”陈博士点头:“不仅如此!这种连接方式的信息传递速度,比现有技术快100倍以上,而且延迟几乎为零。以后跨时空通讯,再也不会出现信号卡顿的问题了。”为了验证这一发现,团队立刻开展了“跨维度信息传递实验”。他们在1913年雾灵山的地脉监测站放置了一台信号接收器,通过“时空棱镜”设备向其发送包含地脉能量数据的信息包。不到1秒,监测站就传来了“接收成功”的反馈,数据准确率高达100%。1913年的地脉守护者周伯,看着监测站屏幕上清晰的数据,对着通讯设备感慨:“以前传递这些数据,要等上大半天,现在一眨眼就到了,这科技真是神了!”

在时空结构研究取得突破的同时,研究院的另一支团队在时空能量存储领域也传来了好消息。能源实验室里,研究员们围着一台拳头大小的银色设备——“序能核心储能器”,正在进行最后的性能测试。这台设备的外壳由1967连最新研发的“超导合金”制成,内部搭载了“时空能量稳态核心”,能将不稳定的时空能量转化为可稳定存储的“序能粒子”。团队负责人李博士拿着测试报告,向江浅介绍:“传统的时空能量存储设备,存储时间最多72小时,能量损耗率超过30%,而这台‘序能核心储能器’,存储时间能达到30天,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而且充能速度比以前快5倍。”

说着,李博士将储能器连接到“时空能量采集仪”,仪器屏幕上的能量值开始快速攀升。“你看,现在正在采集1938年战地残留的时空能量,这种能量波动极大,传统设备根本无法稳定存储,但我们的储能器能通过内部的‘稳态核心’,自动调节能量频率,将其转化为稳定的序能粒子。”江浅伸手触摸储能器外壳,只感觉到一丝微弱的温热,“这么小的体积,能存储多少能量?实际应用中方便吗?”李博士笑着说:“它的存储容量相当于10台传统储能设备,而且可以串联使用,无论是装在时空穿梭舱里,还是用于偏远地区的供电,都非常方便。我们已经和1938年的战后重建区达成合作,下周就会送去首批设备,解决当地的供电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