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820章 时空经济发展论坛的举办

初冬的1967年国际会展中心,巨大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清晨的阳光,门前悬挂着“第一届时空经济发展论坛”的巨型横幅,横幅上“跨越时空,共促经济”的标语格外醒目。会展中心内,工作人员正紧张地进行最后的布置,主会场的舞台背景板采用了动态的时空能量流设计,蓝色与金色的光影交织,象征着不同时空经济的融合与碰撞。江浅穿着一身干练的深蓝色西装套裙,踩着高跟鞋穿梭在会场中,不时停下来和工作人员确认细节。“嘉宾签到区的时空能量纪念币准备好了吗?每个参会者都要发放,这是咱们论坛的特色纪念礼。”江浅对负责接待的小李说。小李笑着点头:“都准备好了!纪念币一面刻着1913年的地脉符文,一面印着1967年的科技纹路,中间还镶嵌了微型序能芯片,握在手里会有轻微的温热感,特别有纪念意义。”

上午九点,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来自1913年、1938年、1967连三个时空的200多位嘉宾陆续入场,其中既有知名的经济学家、企业家,也有负责经济政策制定的官员。他们身着各具时空特色的服饰,1913年的嘉宾穿着长衫马褂或传统旗袍,1938年的嘉宾多穿着简洁的中山装或工装,1967年的嘉宾则以现代西装和职业装为主,不同风格的服饰在会场中交融,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开幕式上,江浅作为论坛发起人,首先上台致辞。她站在聚光灯下,目光扫过台下的嘉宾,语气坚定地说:“今天,我们跨越时空汇聚于此,共同探讨时空经济的发展未来。不同时空有着各自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特色,1913年的传统农业与手工艺、1938年的战后重建产业、1967年的高科技产业,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大家能畅所欲言,找到跨时空经济合作的新路径,实现互利共赢。”江浅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1913年的企业家代表周老板用力鼓掌,脸上满是期待,他这次带来了村里的序能稻和传统手工艺品,希望能找到跨时空的销售渠道。

论坛的第一个议题是“跨时空贸易的机遇与挑战”,由1967由着名经济学家张教授主持。张教授坐在发言台中央,面前的电子屏上显示着各时空的贸易数据图表。“从数据来看,1913年的农产品在1967年市场很受欢迎,但由于运输方式落后,损耗率高达20%;1967年的科技产品在1913年和1938年需求旺盛,却面临着技术适配和推广难题。”张教授指着图表说,“

话音刚落,1913年的周老板就举起了手。他站起身,手里拿着一袋金黄的序能稻,激动地说:“我们1913年的序能稻口感好、营养高,在本地很受欢迎,但想卖到1967年,路上要走十几天,很多稻子运到地方就发霉了。我听说1967年有先进的保鲜技术,能不能请各位专家帮忙想想办法,让我们的农产品能顺利运到其他时空?”1967年“时空物流”公司的ceo王总立刻回应:“周老板,我们公司正在研发‘时空冷链物流舱’,利用时空能量进行恒温保鲜,能将农产品的保鲜期延长到30天以上,运输损耗率可以控制在5%以内。我们很愿意和1913年的农业合作社合作,下个月就能安排技术团队去你们那里考察,制定专属的物流方案。”周老板听完,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当场就和王总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定会后详细洽谈合作细节。

1938年的贸易局官员李科长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们1938年正处于战后重建阶段,急需1967年的建筑机械和建材,但资金有限,很难承担高额的采购费用。不知道有没有更灵活的合作方式?”1967年“跨时空投资”集团的陈总思考了片刻,说:“我们可以采用‘以物换物+分期支付’的模式,1938年可以用当地的矿产资源或特色农产品来抵扣部分货款,剩余款项分两年付清,利息可以给你们最优惠的政策。另外,我们集团还愿意在1938年投资建设建材生产厂,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生产,既能降低你们的采购成本,也能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李科长听完眼前一亮,连忙表示要会后组织团队和陈总深入沟通,这一提议让1938年的战后重建找到了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途径。

第二个议题“时空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同样讨论得热火朝天。1967年“时空科技研究院”的院长赵博士率先发言,他展示了研究院最新研发的“时空能量转化设备”:“这款设备能将空气中的游离时空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率达到80%以上,而且无污染、无噪音。目前我们已经在1967年建成了三座示范电站,下一步希望能和其他时空合作,推广这项技术。”1913年的电力局局长孙局长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们1913年很多偏远山村还没通上电,要是能引入这项技术,就能解决村民们的用电难题。不知道设备的成本高不高,操作复杂吗?”赵博士笑着说:“我们会针对1913年的实际情况,推出简化版的设备,成本降低30%,而且操作非常简单,村民们经过一天的培训就能熟练使用。我们还会派技术人员长期驻点,提供维护服务。”孙局长当场拍板,决定先在1913年的两个山村进行试点,成功后再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