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时空体育赛事的创新举办
金秋十月的1967年体育中心,彩旗飘扬,人声鼎沸。首届“跨时空马拉松大赛”在此拉开帷幕,来自1913年、1938年、1967连三个时空的800名参赛者,身着印有“时空奔跑者”字样的运动服,摩拳擦掌地站在起跑线上。赛道起点处,巨大的“时空之门”装置格外醒目——这是由科研团队打造的虚拟穿梭设备,能通过全息投影和场景模拟,让参赛者在奔跑中“穿越”到不同时空。江浅作为赛事发起人,拿着话筒站在起跑台旁,笑着对参赛者说:“这不仅是一场马拉松,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沿途你们会遇到不同时空的风景与挑战,希望大家在奔跑中感受时空文化的魅力。”
随着发令枪一声响,参赛者们如潮水般冲出起点。刚跑过1公里,赛道两侧的场景突然变换:原本1967年的现代街道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1913年江南古镇的青石板路,两旁是白墙黛瓦的民居,街边小贩推着装满序能稻糕的小车叫卖,空气中弥漫着稻香与桂花的香气。“哇,真的像穿越了一样!”来自1967年的参赛者小林惊叹道,一边跑一边忍不住打量周围的景色。旁边1913年的参赛者阿明笑着说:“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样子!前面还有更精彩的,到了古镇中心的序能广场,会有传统的舞龙表演呢。”
果然,跑到3公里处的序能广场,一支身着传统服饰的舞龙队正随着鼓点舞动,龙身的鳞片上绣着细小的序能符文,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参赛者们在此处迎来第一个“时空趣味挑战”——“序能符文拼图”。工作人员给每位参赛者分发了一套木质符文拼图,要求在5分钟内拼出1913年常用的“地脉稳定符文”。“这符文我爷爷教过我!”阿明迅速拿起拼图,按照记忆中的纹路拼接,不到3分钟就完成了任务,拿到了进入下一段赛道的“时空通行证”。小林一时找不到头绪,阿明主动停下来帮忙:“你看这两块,边缘的曲线能拼在一起,代表地脉能量的流动方向……”在阿明的指导下,小林也顺利完成挑战,两人击掌后继续向前奔跑。
穿国1913年的古镇赛道,参赛者们通过“时空之门”进入1938年的战地赛道。场景瞬间切换,青石板路变成了泥泞的战壕旁小路,远处的山坡上插着飘扬的旗帜,空气中仿佛还带着淡淡的硝烟味(安全范围内的模拟效果)。赛道旁,身着1938穿军装的志愿者们举着“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牌子,为参赛者加油助威。跑到7公里处,第二个“时空挑战”——“模拟战时通讯传递”正式开启。参赛者需在模拟的战地通讯站,用1938年的orse电码(摩尔斯电码)将“赛道前方安全”的信息传递给终点的通讯兵,才能继续前进。
“这电码我只在历史课上学过,不太熟练啊!”来自1967年的参赛者小张急得直跺脚。旁边1938年的参赛者老赵,曾是战地通讯兵,见状主动指导:“‘赛’对应的电码是‘?——?’,‘道’是‘—?—?’,你跟着我念的节奏按电键就行。”小张跟着老赵的节奏,手指在电键上敲击,随着“嘀嘀嗒嗒”的声音,信息成功传递出去,拿到通行证时,小张感激地说:“谢谢您!这不仅是比赛,还学到了历史知识,太有意义了!”老赵笑着摆手:“能让你们了解我们当年的生活,我也很开心。前面的赛道要小心,有一段模拟的‘炮火封锁区’,虽然是特效,但要注意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