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时空环境保护联盟的成立
深秋的1967年国际环保中心,来自1913年、1938年、1967年及全球20多个国家的环保组织代表、科研人员和志愿者齐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对生态保护的热切期待。大厅正前方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各时空的生态现状——1913年雾灵山的茂密森林、1938连战后逐渐恢复的湿地、1967年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也闪过物种入侵导致植被枯萎、时空能量波动影响鱼类生存的画面。江浅站在发言台后,看着台下神情凝重的人们,语气坚定地说:“今天,我们齐聚于此,成立时空环境保护联盟,就是要打破时空界限,携手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话音刚落,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联盟成立仪式上,各方代表共同签署了《时空生态保护公约》,明确了“协同监测、联合治理、全民参与”的核心原则。1913年的“地脉生态保护协会”会长周伯,握着1967年“未来环保科技”公司负责人李总的手说:“1913年的山林里,最近发现了外来的‘速生藤’,短短几个月就缠死了不少本地古树,我们缺技术、缺设备,以后可就靠你们帮忙了!”李总笑着回应:“周伯放心,我们公司研发的‘生态监测无人机’,能精准识别外来物种,明天就派团队去雾灵山实地考察,一定帮你们解决难题。”
联盟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组建“跨时空生态监测网络”。在1913年雾灵山,科研人员安装了“时空能量生态监测站”——白色的监测设备上,布满了细小的传感器,既能实时监测空气、水质、土壤数据,还能捕捉时空能量波动对动植物的影响。1967年的生态专家张博士,正带着1913年的志愿者阿明调试设备:“阿明,你看这个屏幕,绿色曲线代表本地物种数量,红色曲线是时空能量波动值,一旦两者出现异常关联,设备会自动报警。”阿明凑近屏幕,指着一条突然上扬的红色曲线问:“张博士,这是不是说明刚才的能量波动影响到旁边的杉树林了?”张博士点头:“没错,我们现在就去杉树林看看,记录下具体影响,为后续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在1938年的战后湿地,联盟则重点监测“时空能量残留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湿地旁的监测站里,1938年的环保志愿者小林,正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样中的鱼虾胚胎:“张姐,你看这个鲤鱼胚胎,发育速度比正常情况慢了一半,是不是和当年战地星门残留的能量有关?”1967年的水生生物专家张姐接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后说:“很有可能!我们之前检测到湿地的时空能量残留值偏高,会干扰生物的细胞分裂。接下来,我们要在湿地投放‘能量中和剂’,同时跟踪监测鱼虾的生长情况。”小林兴奋地说:“太好了!要是能改善水质,让鱼虾重新健康生长,周边村民的生活也能好起来。”
针对“物种入侵”这一棘手问题,联盟成立了“跨时空物种防控小组”。在1913连雾灵山的“速生藤”入侵区域,防控小组采取“物理清除+生物防治”的策略:1913年的村民们手持镰刀,小心地割除缠绕在古树上的速生藤;1967年的科研人员则释放了速生藤的天敌——一种专门以速生藤为食的甲虫。“大家注意,割藤的时候别伤到古树的树皮!”周伯一边指挥,一边示范如何精准割除藤蔓。1967年的生物学家王博士,向村民们讲解甲虫的投放技巧:“这些甲虫只吃速生藤,不会伤害本地植物,投放后每隔三天记录一次速生藤的枯萎情况,我们会根据数据调整投放量。”半个月后,雾灵山的速生藤枯萎面积已达80%,古树重新焕发出生机,阿明兴奋地向联盟总部汇报:“谢谢大家的帮助,我们的山林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