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804章 时空历史研究的新发现与解读

深秋的1913年雾灵山南麓,考古队的探方已挖到地下三米深。泥土被层层清理,当队员阿明用小毛刷拂去一块青石板上的浮尘时,石板表面刻着的诡异符号突然在阳光下泛起微弱的淡青色光晕。“李教授!您快来看!”阿明激动地挥手,声音打破了考古现场的宁静。

考古队负责人李教授快步走过来,蹲下身仔细观察。青石板上的符号呈螺旋状,线条流畅却毫无规律,既不像已知的甲骨文,也不同于商周时期的金文。“这些符号……不像是单纯的装饰图案。”李教授皱着眉头,伸手触摸符号,指尖传来一丝细微的温热感,“而且石板的材质很特殊,密度比普通青石高,还能留存温度,太奇怪了。”

消息很快传到江浅耳中,她立刻联系了1913年的地脉守护者周伯和1967年的时空科研专家陈博士。三天后,三人赶到考古现场,周伯刚靠近青石板,就盯着符号瞳孔骤缩:“这……这和我家传下来的《地脉序能图谱》里的‘能量引导符文’太像了!只是图案更古老,线条更简洁。”他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泛黄的图谱,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的符文与石板符号虽有差异,却有着相似的螺旋结构。

陈博士则拿出便携式时空能量检测仪,将探头对准青石板。仪器屏幕瞬间亮起,显示石板周围存在微弱的时空能量波动,且波动频率与1967连发现的“古代星门遗址”能量频率高度吻合。“果然和时空能量有关!”陈博士兴奋地说,“这些符号不是文字,而是一套‘能量引导系统’,通过特定的螺旋结构,能将地脉中的时空能量汇聚到一点。”

为了验证猜想,众人将青石板运回1913年的临时研究室。陈博士用三维扫描技术还原符号结构,周伯则根据《地脉序能图谱》的记载,尝试用桃木制作了与符号匹配的“能量引导棒”。当引导棒对准青石板上的符号时,奇迹发生了——符号突然发出明亮的淡青色光芒,研究室的时空能量检测仪数值瞬间飙升,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轻微震颤。

“成功了!”阿明激动地拍手,“这说明古代人早就掌握了运用时空能量的技术?”李教授点点头,眼中满是震撼:“以前我们总认为,古代文明的科技水平远低于现代,可这块石板证明,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探索时空能量,甚至能通过符号引导能量,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后续一个月,考古队在青石板出土的探方周围又发现了十多块类似的石板,拼接后形成了一个圆形阵列。陈博士通过计算机模拟还原,发现这个阵列恰好对应1913年雾灵山的地脉节点。“这应该是一个‘古代时空能量收集装置’,”陈博士指着模拟图解释,“石板阵列通过符号引导地脉能量,汇聚到中心的凹槽——可惜凹槽里的‘能量核心’已经遗失,不然我们还能看到它完整的运作模式。”

这一发现很快轰动了史学界,不少历史学家专程赶来研究。在一次研讨会上,李教授展示着石板符号的拓片,感慨地说:“这些符号为我们打开了研究古代文明的新窗口,未来我们会结合更多的考古发现和时空科学知识,还原古代人类探索时空的完整历程。”

与此同时,1938年的历史档案馆里,一场关于“战地星门异动”的历史解读正在进行。档案馆研究员张姐,在整理1938念华北战场的战地日记时,发现了一本特殊的日记本——作者是当年的战地通讯兵老赵,日记中多次提到“战场怪事”:“1938年秋,部队在西山驻防,夜里常看到山谷里有蓝色光带,像河流一样流动,靠近光带的士兵,手表会突然停止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