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762章 新秩序下的法律体系完善

初夏的 1913 年京城,礼部衙门的议事厅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案牍上,泛黄的《大清律例》旁,摊开着最新修订的《文化遗产与时空科研保护条例(草案)》。法律专家周大人正指着草案中 “古老文化遗产保护” 章节,对在场的学者、官员说:“之前因缺乏明确法律规定,不少百年古建被随意改造,甚至有商贩倒卖序能符文古籍,现在草案明确‘擅自破坏古建者,罚银五十两至二百两;倒卖珍稀古籍者,没收所得并拘役三月’,就是要守住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根。”

 坐在一旁的序能学堂学者老李,立刻补充道:“周大人,还得加上对时空科研成果的保护条款。之前有外地商人想低价收购咱们的序能艾草种苗,要是没有法律约束,这些科研成果很容易被滥用,甚至影响地脉稳定。” 周大人点头,随即在草案上添写:“时空科研成果需经朝廷‘序能监管署’登记备案,未经许可不得私自交易;擅自利用科研成果破坏地脉者,按‘危害公共安全’论处。” 在场众人纷纷赞同,一位年轻官员感慨:“有了这部条例,既能护好老文化,又能管好新科研,咱们 1913 年的发展就有了章法。”

 条例实施后的第一个月,京城就查处了两起案例:一家商铺因私自拆解古建木雕被罚银一百两,并责令限期修复;一名商贩因倒卖未备案的序能石被没收货物,拘役十五日。消息传开后,百姓们都自觉爱护古建,科研人员也放心投入序能研究。老李拿着新培育的序能稻种,笑着对周大人说:“现在有法律保护,咱们能安心搞研究,明年这稻种就能推广到更多村庄,让乡亲们多收粮食!”

 与此同时,1938 年的重庆,战后和平重建法律研讨会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会议室内,墙上挂着《战后资源分配法(草案)》和《社会秩序维护条例(草案)》,来自军政、民间、学界的代表围坐在一起,激烈讨论着条款细节。民政厅王厅长指着 “资源分配” 章节:“战后土地、粮食、药品都很紧缺,草案规定‘优先将无主土地分配给返乡农民,粮食按人口定量供应,药品优先保障伤员和儿童’,就是要确保资源公平分配,避免有人囤积居奇。”

 参会的农民代表老陈立刻站起来:“王厅长,这条好!之前有地主想趁机兼并土地,现在有法律管着,咱们农民就能安心种地了。但还得加一条,要是有人抢占分配好的土地,该怎么处罚?” 王厅长立刻在草案上标注:“可增加‘抢占分配资源者,收回资源并罚服劳役一月’,各位觉得如何?” 在场代表纷纷点头,军队代表赵团长补充道:“还得在《社会秩序维护条例》中明确‘禁止战后私藏武器、聚众闹事’,咱们刚从战火中走出来,绝不能再乱了秩序。”

 两个月后,两部法律正式颁布实施。在华北某村,返乡农民老张通过合法程序分到了三亩地,拿到土地凭证时,他激动得双手发抖:“有了这凭证,再也不怕有人抢地了,我一定好好种地,多打粮食支援重建!” 同时,各地严查私藏武器,仅半个月就收缴非法枪支三十余支,聚众闹事案件同比下降 80%。王厅长在巡查时,看到村民们安心种地、商贩规范经营的场景,欣慰地说:“法律就是战后重建的‘定海神针’,有了它,社会才能稳定,重建才能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