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
寒冬的南极大陆,科考站的红色屋顶在皑皑白雪中格外醒目。来自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 8 国的科学家正围着 “南极生态修复指挥中心” 的大屏幕前,实时监控 “序能苔藓种植” 项目的进展。屏幕上,无人机传回的画面显示,此前因混沌能量侵蚀而裸露的冰原,已铺上一层淡绿色的序能苔藓,这些苔藓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浊能残留,还能稳定冰盖表层结构。中国科考队队长周明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苔藓覆盖率已达 45%,浊能残留从 0.9g/kg 降到 0.3g/kg,远超预期目标!” 俄罗斯科学家伊万握着他的手,语气激动:“要是没有中国提供的序能种苗和澳大利亚的低温培育技术,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南极的极端环境下种活苔藓。这种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才是应对全球生态问题的关键!”
这场南极生态修复行动,是 “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框架” 下的重点项目之一。时空修复后,全球多地出现冰川融化、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单一国家的技术和资源难以应对。为此,各国不仅共享治理经验,还联合成立 “国际生态技术银行”,将中国的序能修复技术、德国的微生物降解方案、巴西的生态围栏工艺等集中收纳,供各国按需取用。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当地团队通过 “技术银行” 申请到中国的序能滴灌技术后,仅用半年就让 2000 亩沙漠变成了绿洲。“以前我们尝试过很多方法治沙,都以失败告终,” 当地治沙负责人穆罕默德说,“现在有了国际技术支持,再加上各国捐赠的设备,我们终于看到了沙漠变绿洲的希望!”
国际合作的暖流,同样涌动在文化交流领域。早春的日本京都,“跨时空国际文化节” 的灯笼挂满了只园街。在一家百年和服店前,中国刺绣艺人林巧正与日本和服设计师山田共同创作 “序能纹和服”—— 林巧用苏绣技艺在和服下摆绣出 1913 年的地脉符文,山田则在衣襟处融入现代光影设计,当和服转动时,符文会折射出淡青色的序能光芒。“以前我们总在各自的文化圈子里创作,很少交流,” 山田拿着半成品和服感慨,“这次合作才发现,中国的刺绣与日本的和服能如此契合,这种文化碰撞太美妙了!” 文化节期间,这样的跨界合作随处可见:印度舞者将传统卡塔克舞与巴西桑巴结合,在舞台上演绎 “时空修复故事”;法国画家用水彩技法绘制中国传统山水,画面中融入了埃及象形文字元素。这些融合不同文化的作品,不仅在文化节上展出,还被收录进 “国际文化数字库”,供全球民众在线欣赏。“文化不是孤立的岛屿,而是相互连接的大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在文化节闭幕式上说,“通过国际文化节,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可能,这正是构建和谐国际秩序的精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