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新趋势
春分时节的 1913 年序能学堂,院内的老槐树下搭起了一方临时展台,展台上既有 1913 年匠人手工雕刻的桃木序能符,也有 1967 年科技团队设计的金属质感星门纹样海报,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符号并排摆放,却意外地和谐。小郑正带着 1967 年赶来的文化交流团参观,他手中捧着一本线装古籍,书页上用朱砂绘制的符文旁,贴着 1967 年打印的彩色能量流图谱。“这是咱们老祖宗记录的‘地脉序能图’,” 小郑指着古籍,“之前修复时空时,就是靠它找到地脉节点的;而这张图谱,是 1967 年用计算机模拟出的能量流动轨迹,两者对比着看,能发现很多相通的地方。”
1967 年文化交流团的成员李娜,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她盯着图谱与古籍的结合处,眼中闪烁着灵感的光芒:“太神奇了!朱砂符文的曲线柔美,充满自然气息,而能量流图谱的线条精准,带着科技感,如果把两者融合,设计出的图案肯定特别有张力。” 说着,她拿出平板电脑,快速勾勒起来 —— 屏幕上,朱砂色的符文曲线缠绕着银色的科技线条,中间点缀着淡青色的序能光点,一幅全新的 “古今融合序能纹样” 很快成型。小郑凑过去一看,忍不住赞叹:“这纹样既保留了咱们符文的灵气,又有现代设计的精致,要是印在学堂的校服上,肯定特别好看!”
这场偶然的交流,催生了首个 “跨时空纹样设计大赛”。短短一个月,收到了来自两个时空的上百件作品:1913 年的孩童用毛笔在宣纸上绘制 “序能农耕图”,画面里既有牛耕的传统场景,又添了 1967 连拖拉机的简笔画;1967 年的学生则用 3d 建模软件,将 1913 年的青铜杖纹样转化为立体挂件,杖身上的星门纹路能在灯光下投射出淡青色的光影。大赛颁奖那天,1913 年的老者和 1967 年的江浅共同为获奖者颁奖,老者握着一等奖获得者 —— 一位 16 岁 1967 年学生的手:“你们年轻人的想法真妙啊,把老祖宗的东西用新法子呈现,让更多人能看懂、喜欢,这就是文化传承的新路子。”
文化融合的浪潮很快蔓延到艺术创作领域。1913 年村落的戏台上,原本只演传统皮影戏的班子,开始尝试加入 1967 年的投影技术。当夜幕降临,戏台上的白布被点亮,传统皮影人偶在灯光下舞动,而白布两侧的投影设备,同步投射出青金色的序能光效 —— 当皮影人偶扮演的 “地脉守护者” 挥动桃木杖时,投影出的能量流顺着杖尖蔓延,仿佛真的唤醒了地脉力量。台下的观众既有 1913 年的老人,也有 1967 年的游客,当剧情达到高潮时,台下掌声雷动。
皮影戏班班主老周,握着 1967 年投影师的手,激动得声音发颤:“之前总担心传统皮影没人看,现在加了这投影,连城里的年轻人都来捧场了!咱们还想把时空修复的故事编成新戏,用老手艺讲新故事。” 投影师笑着回应:“我们可以帮你们设计更丰富的光效,比如混沌能量用暗紫色光,序能用淡青色光,让剧情更有冲击力。以后咱们还能搞线上直播,让三个时空的人都能看到咱们的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