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各时空对五浊镇法研究的协同推进
1967 年白露的清晨,跨时空通讯器的蓝光在国家实验室的穹顶下流转。江浅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轻敲,将第三次实验的完整数据压缩成量子数据包 —— 这些包含五怨器能量曲线、守护者能力参数、仪式优化方案的信息,即将穿越时空,抵达 1913 年的江南竹林和 1938 年的重庆防空洞。通讯器的冷却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像在为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伴奏。
1913 年的电报局里,周正明的徒孙周明轩正用放大镜辨认加密电码。泛黄的电报纸上,“五浊镇法” 四个字的墨迹还带着新鲜的晕染,旁边批注的 “雷纹七圈对应北斗七星” 让他突然站起。“师父!您看这个!” 他冲进竹林深处的研究室,周正明正在修复一柄陨铁匕首(金怨器的早期形态),匕首上的螺旋纹在晨光中泛着暗光。“1908 年出土的敦煌文书里,有‘北斗镇五凶’的记载!” 周明轩铺开文书拓片,上面的星图与雷纹的螺旋轨迹完全吻合,“原来七圈雷纹不是随意画的,是在模拟北斗的运行轨迹 ——1967 年的同仁们发现的能量节点,恰好对应着七颗星的方位!”
周正明用狼毫笔蘸着朱砂,在拓片上补全残缺的星图。当第七颗星的位置与雷纹终点重合时,匕首突然轻微震动,刃部浮现出淡淡的星芒。“给 1967 年回电。” 老人的声音带着激动,“告诉他们,五怨器的摆放需按‘斗柄指东’的春分方位,这是古籍记载的‘天地相通’之位 —— 我们用星象验证了他们的能量模型,他们用数据解释了我们的星象学,殊途同归啊。” 电报发出时,竹林里的晨露恰好滴落,在电报纸上晕开小小的水痕,像时空留下的印章。
1938 年的重庆防空洞,张敏的学生林淑仪正借着煤油灯的光解读加密电报。防空洞岩壁渗出的水珠打湿了纸页,“守护者能力与五怨器共鸣” 几个字却越发清晰。“赵教授!您看这段!” 她跑到正在调试陶哨(简易能量监测器)的老者身边,陶哨在五怨器仿制品旁发出呜咽般的声响,“1967 年说‘生命能量能激活木怨器’,我们上周在长沙找到的青铜鼎,用伤员的草药汁擦拭后,能量反应确实增强了!” 她铺开战时记录的草药图谱,艾草、当归、苍术的混合汁液成分,与 1967 年分析的 “生命能量激活剂” 有 63% 的相似度。
赵教授将陶哨凑近青铜鼎,当哨音调整到特定频率时,鼎耳的饕餮纹突然亮起。“给江浅同志回信。” 他在炮弹箱改装的桌面上写下建议,“我们发现用桐油混合桐木炭灰,能增强金怨器的雷纹导电性,比纯朱砂效果好 30%—— 战时物资匮乏逼出来的法子,或许能帮他们优化材料配方。” 防空洞外传来防空警报,林淑仪迅速将电报和图谱塞进鼎内 —— 青铜的密闭性是最好的保密措施,就像 1967 年的量子加密,只是用了不同时代的技术语言。
1967 年的实验室里,江浅正对着周正明的星图数据调整五怨器的摆放角度。当金怨器的雷纹指向虚拟北斗的天枢星时,能量监测仪的数值突然跃升 2%。“果然如此!” 她让艾伦将星象方位转化为三维坐标,与守护者感知到的能量节点完全重合,“1913 年的星象学不是迷信,是用肉眼观察时空能量的规律;我们的量子检测,是用仪器放大了这种观察 —— 就像从不同倍数的显微镜看同一片树叶,看到的都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