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守护者在不同时空场景下的实战演练
1967 年冬至的日内瓦模拟训练基地,青铜色的石砂在穹顶下翻滚,瞬间将训练场改造成 1913 年巴尔干战争的废墟。1913 年的铁匠握紧定星锤,锤头的时砂结晶与模拟场中的弹壳产生共振,在布满弹孔的教堂墙壁上投下螺旋状的防护光盾。“东南角的圣母像快塌了!” 他对着通讯器大吼,定星锤在地面划出七圈纹路,将飞溅的碎石挡在光盾之外,“那是 1913 年最后一座完整的拜占庭风格雕像,不能让它在模拟场里毁掉!”
1938 年的张敏抱着教案本站在钟楼底下,教案本自动翻到 1913 年的巴尔干地图,用朱砂标出三个平民藏匿点。当模拟的炮弹呼啸而来时,她用粉笔在空气中画出 “安” 字,文字落地的瞬间化作实体屏障,将躲在木桶后的虚拟村民护在其中。“别碰那些陶器!” 她对着正在抢救文物的艾伦喊道,指尖指向教堂角落的陶罐,“那是 14 世纪的青花,里面还藏着婴儿的骸骨 —— 历史不光是物件,还有物件里的故事。”
艾伦的神经头盔突然发出警报,全息屏幕上显示雕像底座下有个微型时空裂隙。他调出 1913 年的建筑图纸,发现雕像的承重柱与现代钢筋结构的共振频率完全不同。“不能用电磁脉冲!” 他操控着便携式屏障发生器,“1913 年的石材受不了强磁场,会像饼干一样碎掉。” 他引导铁匠将定星锤的能量调成脉冲模式,每三秒释放一次微弱冲击,那些即将崩裂的石缝竟在能量波中缓缓闭合。
当模拟场切换到 1938 年的台儿庄战场时,硝烟与石砂的混合物呛得人睁不开眼。陈守义趴在战壕里,左臂的印记贴在布满弹片的土地上,能清晰 “看见” 地下三米处的时空纤维正在被炮火震断。“日军的重炮会在 90 秒后覆盖这片区域!” 他的能量流顺着战壕蔓延,在地面织成银白色的警示光网,“1938 年这里有个医疗站,二十七个伤员藏在防空洞里,必须在炮击前标出安全通道!”
1913 年的铁匠突然想起什么,定星锤在战壕壁上敲出三短一长的节奏。模拟场中的时砂听到这熟悉的频率,竟自动组成指向防空洞的箭头。“俺爹参加过 1904 年的日俄战争,他说炮弹落地前,土地会发出特别的颤音。” 他的能量背包释放出储备的防护能量,在防空洞入口处凝成青铜色的拱门,“就像铁水快浇铸时的动静,老辈人能从声音里听出危险离多远。”
张敏的教案本在炮火中剧烈震颤,页面上的《楚辞》诗句与 1938 年的战地日记重叠,浮现出医护人员的撤离路线。“‘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她念着诗句,粉笔灰在空中组成发光的路标,“1938 年的医护兵就是跟着这样的路标转移伤员,现在我们要让虚拟的他们也安全撤离。” 当模拟的时沙暴突然袭来时,她画出的 “护” 字屏障竟自动分出支流,将每个虚拟伤员都罩在独立的防护泡泡里。
艾伦的监测仪显示石砂中混着芥子气成分,1967 年的过滤装置能过滤掉 90% 的毒气,但会干扰时空感知。“切换成 1938 年的土办法!” 他将活性炭与艾草的混合物装进自制面罩,“老王说他们用这个对付催泪弹,虽然 primitive(原始),但不会影响能量流动。” 他看着陈守义徒手将时空裂隙周围的弹片拨开,那些锋利的金属在接触到守护者能量时,自动排成防御阵型,“生物能量比任何过滤器都管用,就像 1938 年的人体能在时砂中自然形成保护膜。”
模拟场的最后一站是 1967 年的纽约城市灾难。时砂包裹着摩天大楼的玻璃碎片,在街道上组成旋转的利刃。1967 年的阿依莎站在华尔街铜牛旁,孜然粉与能量流混合成金色的光雾,将铜牛表面的时空裂隙一一填补。“地铁站里有三百人被困!” 她的手环与地铁控制系统同步,“但不能直接炸开入口,1967 年的钢筋混凝土里有预应力钢索,断了会让整栋楼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