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时砂与五怨器的关联探索
实验室的恒温箱发出轻微的嗡鸣,江浅正将一份混合了时砂的溶液注入五怨器的能量接口。淡紫色的能量流与铁灰色的砂粒在管道中相遇,瞬间激起银白色的火花,像无数细小的时空闪电在玻璃管内炸裂。约束舱外的监测屏上,两条原本平行的能量曲线突然剧烈纠缠,五怨器的共鸣频率与1938年时砂暴的波动周期完全重合。
“它们的能量特征存在共扼关系。”林舟将三维频谱图旋转180度,两条螺旋线恰好形成完美的镜像,“就像dnA的双链结构,五怨器是模板链,时砂是互补链——一方的振动必然引发另一方的共振。”他的指尖在触摸屏上划出一道弧线,调出五怨器首次激活时的记录,那天全球监测站同时捕捉到了时砂活动的异常峰值,时间误差不超过0.3秒。
江浅注意到接口处凝结的晶体,那些由时砂与能量场共同形成的结晶体,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分形结构,每个微小的分支都与五怨器表面的纹路同源。她用激光笔照射晶体,反射光在墙面投射出复杂的星图,其中几个亮星的位置恰好对应着三个时空的时砂暴起源地。“这不是巧合。”她突然想起张教授提到的“辰砂罗盘”,“五怨器的共鸣频率可能是时砂活动的启动密码,就像遥控器对准时钟的调频按钮。”
张教授颤巍巍地将《开元占经》的残页放在能量场中,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五星连珠,砂动如潮”的字样。当五怨器的能量流扫过文字时,那些墨迹突然化作流动的时砂,在桌面上聚成五颗星的形状,与约束舱内器物的五个棱角完美对应。“古籍早有记载。”老人用放大镜观察着砂粒的运动轨迹,“五怨器对应着五星,时砂则是‘地脉之精’,星动则砂流,砂流则地陷——这正是时空坍缩的古代描述。”
林舟突然将1913年的时砂样本置于五怨器的不同棱角下,发现每个棱角引发的砂粒反应各不相同:东北角的棱角让砂粒呈现顺时针旋转,释放出19世纪的蒸汽能量;西南角的则引发逆时针漩涡,逸散着未来的量子辐射。“五怨器的每个部分对应着不同的时空频段。”他迅速绘制出能量分布图,“就像钢琴的黑白键,按下不同的键会激活不同时代的时砂。”操作台的金属支架上,那些附着的时砂正在形成微型的五边形,每个边都闪烁着不同时代的光芒。
江浅启动了五怨器的分级共振程序,当能量强度达到30%时,实验室的时砂样本开始剧烈沸腾;达到60%时,全息投影中1967年的底特律街头,时砂暴的强度突然倍增,市政厅的玻璃幕墙映出的不再是1938年的战场,而是五怨器的轮廓;当能量达到90%的瞬间,三个时空的观测画面同时出现五怨器的虚影,与实体器物形成共振,时砂的流动速度达到了初始值的7倍。
“恶性循环已经形成。”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调出动态模型:五怨器共鸣→时砂活跃→时空坍缩加剧→五怨器吸收坍缩能量→共鸣增强→时砂更活跃。模型中红色的能量流在三个节点间循环往复,像一条不断收紧的绞索。“我们必须找到这个循环的断点,就像解开莫比乌斯环的死结。”
张教授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他指着1938年的时砂样本,那些混着弹片的砂粒在五怨器的能量场中正在重组,弹片的锈蚀部分被时砂修复,露出崭新的金属光泽,而时砂本身则变得更加活跃。“时砂在吸收坍缩能量的同时,也在修复五怨器的损耗。”老人颤抖着翻开一本民国时期的军械图谱,上面记载的“镇魂炮”结构,竟与五怨器的能量循环系统惊人相似,“古人可能用类似的原理,通过时砂来维持器物的能量稳定——只是现在这个机制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