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更改祭祀配祀制度(第2页)
太宗贞观之治,更是使得四海归心,此等丰功伟绩,实应享有配天之尊。”
长孙无忌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许敬宗的话。
他的手指轻轻捻着那花白的胡须,目光落在档案中武德九年的记载上,似乎若有所思。
“想当年太宗皇帝刚刚即位之时,便曾郑重地诏告天下:
‘太祖、世祖之祀,永不可废!’这可是太宗皇帝的遗命啊!如今若是贸然改弦更张,恐怕会违背先帝的遗愿吧。”
说话之人一脸忧虑地看着高宗皇帝,似乎对他接下来的决定颇为担忧。
高宗皇帝听了这番话后,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伸出手,缓缓地抚摸着档案上太宗皇帝的朱批。
那朱批的字迹遒劲有力,一笔一划都透露出太宗皇帝当年的威严和决断。
高宗皇帝的手指轻轻划过那朱红色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太宗皇帝在书写这些文字时的心境和决心。
这朱批虽然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依然清晰可见,仿佛还带着当年的温度。
高宗皇帝凝视着这些字,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这朱批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太宗皇帝的遗命,更是整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
然而,时代在变迁,情况也在不断变化,他是否应该坚持这一遗命呢?
午时的阳光炽热而猛烈,仿佛要将大地烤焦一般。
殿外的石榴树在热浪的吹拂下,影子投在窗纸上,随着微风的摇曳而不断晃动。
光禄寺送来的素膳整齐地摆放在案侧,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但却无人动筷。
高宗端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穿过窗户,落在那片晃动的树影上,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突然,他开口说道:
“武德年间,天下初定,以太祖、世祖配祀,是念及他们在草创时期的功劳。然而,如今海内已经承平,我们应当以开创帝业者来配天,这样才能彰显‘功莫大于定天下’的古训。”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说完,高宗的目光缓缓转向长孙无忌,问道:
“太尉,你可还记得《贞观政要》里说的‘法者,非天坠,非地生,发于人间,合乎情理’这句话吗?”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让长孙无忌猛地一怔。
他的身体微微一颤,原本专注于思考的思绪被打断,目光与高宗交汇在一起。
当年,他在编纂《贞观政要》时,曾与太宗皇帝就礼法损益之道进行过多次深入探讨。
然而,此时此刻,当高宗皇帝一语道破其中玄机时,他恍然大悟,原来圣上的心意早已坚定不移。
许敬宗见状,赶忙趁机附和道:
“陛下圣明啊!微臣经过一番查证,发现贞观二十三年冬至之时,太宗皇帝曾私下对房玄龄大人说过,‘若后世治道昌明,当以高祖配天’。只可惜,太宗皇帝尚未来得及下诏颁布,便驾崩离世了。”
言罢,许敬宗呈上一本回忆录,这是由房家后人所献。
尽管上面的墨迹已经有些黯淡,但所记载的内容却清晰可辨,详细地记录了太宗皇帝的这番话语。
未时三刻,高宗皇帝终于下定决心,下达圣旨:
“准礼官所奏。从今往后,每逢冬至,在圜丘祭祀昊天上帝时,应以高祖神尧皇帝配祀;而在季秋明堂祭祀五帝时,则以太宗文皇帝配祀。至于太祖和世祖的神位,则移至太庙供奉,特命太常寺选择一个吉日进行迁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