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君悦芙 作品

第486章 高宗幸明德宫(二)(第2页)

 他知道,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他背负着太多的责任和使命。

 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都需要他去努力维护和实现。

 然而,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政务,他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身旁的内侍见状,赶忙上前劝慰道:

 “陛下,您一路风尘仆仆,实在是辛苦了,还是早些歇息吧。”

 高宗微微摇头,目光依旧落在那片广袤的田野上,缓缓说道:

 “再坐会儿吧。你看这田野,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可这画中的百姓,却需要我们用心去守护,他们才能真正安居乐业啊。”

 夕阳如血,缓缓西沉,将望楼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仿佛是大地伸出的一只巨手,想要抓住这最后的余晖。

 李治与武媚娘并肩走下望楼,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

修长。

 当他们走到望楼下方时,看到郭孝恪正站在不远处,指挥着一群人往外送园丁。

 那些园丁们都背着包袱,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色,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多谢陛下恩典!”

 李治见状,停下了脚步,他转头对郭孝恪说道:

 “往后宫苑里的事,能省就省一些吧,多想想百姓的难处。”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郭孝恪听到李治的话,连忙躬身应诺,额头上不禁渗出了一层细汗。

 他深知李治对后宫苑的花费一直有所不满,如今被当面指出,心中自然有些惶恐。

 傍晚时分,高宗李治独自一个人登上宫后的望楼。

 楼外的田野一望无际,远处的洛阳城像卧在平原上的巨兽,炊烟袅袅。

 他想起早上路过的那些插秧的农夫,想起杜正伦奏报里说的盐价,想起政事堂里还等着他批的漕运章程,轻轻叹了口气。

 身旁的内侍劝道:

 “陛下一路劳顿,该歇息了。”

 高宗摇头:“再坐会儿。

 你看这田野,多像一幅画,可画里的百姓,得靠咱们好好护着,才能活得踏实。”

 夕阳西下,把望楼的影子拉得很长。

 高宗走下望楼时,见郭孝恪正指挥着人往外送园丁,那些人背着包袱,脸上带着喜色,一路说着 “多谢陛下恩典”。他停下脚步,对郭孝恪道:

 “往后宫苑里的事,能省就省,多想想百姓的难处。”

 郭孝恪连连应诺,额头上渗着汗。

 回到寝殿后,高宗坐在榻上,吩咐内侍将那本《贞观政要》取来。

 内侍很快便将书呈到高宗面前,高宗接过书,翻开书页,找到“论务农”篇。

 他借着油灯昏黄的光线,仔细阅读着书中的文字。

 书页上有太宗当年批注的痕迹,用朱笔写着“民为邦本”四个大字。

 高宗凝视着这四个字,仿佛能看到太宗当年挥毫泼墨的情景。

 他伸出手指,轻轻抚过那四个字,心中涌起一股对先皇的敬仰之情。

 这四个字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治国理政之道。高宗暗暗告诉自己:

 “阿耶,儿臣记着呢。”

 窗外的月光如水,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银辉。

 高宗抬起头,望向窗外,远处传来巡夜卫兵的打更声,笃笃笃,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

 高宗合上书,轻轻吹灭了油灯,房间里顿时陷入一片黑暗。

 他缓缓躺下,闭上眼睛,却发现耳边似乎还能听到洛水潺潺的流淌声。

 那声音像极了长安宫里的那口老井,日夜不息地流淌着,滋养着这片大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李孟姜合上《资治通鉴》打了个哈欠,然后就躺软塌上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