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孤注一掷
u0014Cy
u0011尽管工资低,任务重,成天被人当成牛马使唤,王宝玉也没想过辞职换职业。
说实话,他感觉自己真的很喜欢中医,想拜师学习,想着有一天能给人把脉看病解决问题。
可那一天距离他好遥远啊。
王宝玉工作的中医馆名叫景福堂,上下两层,有七八个当地中医院出来兼职坐诊的大夫,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看病,基本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
年纪大点的对中医很信任,腰疼了腿疼了,睡眠不好总做梦了,都要来把把脉说说自己的情况,然后再开点药,买点保健品,拔个罐做做艾灸什么的。
王宝玉忙的不可开交。
等到中午没那么多病人了,他又要帮忙熬药,现在的药堂都是机器熬药,总觉得和想象中的中医行业有点背道而驰。
王宝玉人微言轻,也改变不了什么,更何况他每天忙碌不停,也没时间思考。
这天刚发完工资,下班已经九点多了,王宝玉骑着自己三百块钱淘来的女士电动车,宵小的电动车被他骑着,像是大人偷骑小孩车。
一路上经过城市里的霓虹灯,一直到郊区出租屋,王宝玉才觉得自己稍微呼吸到一点新鲜空气。
他在郊区跟人合租,两室一厅的屋子,每个月月租五百块钱,加上水电费,再怎么省也要六七百,现在又是夏天,极端高温天气动不动就上四十度,如果不开空调,夜里绝对会被热醒几次,如果开空调吧,那产生的电费就不是王宝玉一个小穷鬼能承担得起的。
有时候王宝玉也在想,如果他放弃这个行业,哪怕是去工地给人搬砖,估计也不用这么捉襟见肘。
他都二十二岁,未来一眼都能看见头,还有什么意思呢。
在床上躺了半天,奢侈地吹了半小时空调,王宝玉决定去洗个澡,睡觉前再关空调,下个月房租到期,他又要交一季度的房租,要省着点花钱,这样还能攒一点打给家里,省得家里人操心。
等他洗完澡洗好衣服,换上睡衣躺在床上,摆出还阳卧的睡姿,然后开始玩手机。
王宝玉的手机里有个中医论坛,这是他平时最爱逛的软件,里面有很多跟他一样对中医感兴趣的年轻人,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学,也有少数是有真才实学的,不过他们不经常露面。
论坛里经常充斥的,是偏向民科中医的玄学,每次王宝玉看见都会忍不住皱眉,在他看来,中医其实是门科学,根本不是那些玄乎其词的东西。
只不过现在的人看不懂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在解读的时候添加了自己的想象力,才会造成中医行业里的良莠不齐。
他倒是想改变现状,奈何自己没能力,连入门都没法。
王宝玉仍然坚持逛论坛,是因为这里很多人偶尔发出的迷茫感慨,能让他找到共鸣。
今天,王宝玉在论坛里看到一个奇怪的帖子。
【一个老中医想招学徒,很靠谱,一个月工资一千八,包吃住,有没有志同道合想拜师的小伙伴,做个伴一起去吧!】
王宝玉心中一动,赶紧点进去看详情,谁知道他看见帖子
“一个月一千八?能开出这么低工资的能是什么真材实料,肯定就是想找廉价劳动力,去了就是干活的,别想着能真学到本事,还不如自己买几本书在家看呢,我早就说过了,中医根本就不难,只要认识字,就能自学中医,总想着拜师的,不是志气短就是腿软,喜欢给人下跪!”
这位id“好老师都死哪去了”的兄弟,也不知道经受过什么蹉跎,他经常在论坛里发帖,强调大家学中医药自学,千万别拜师,那些收徒的中医没一个好东西,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要占收徒的便宜。
收天价学费,却不教任何东西,开低廉工资,给药馆当牛做马,最后钱没了,时间没了,本事还学不到。
王宝玉觉得他戾气很重,奈何这人有些话确实在理。
“楼上说的也太绝对了,如果是刚入行,年纪不大的小年轻,包吃包住,一个月工资一千八,能学到点东西的话,确实条件还算不错了,就是不知道这人有没有真本事,楼主从哪得到的消息啊?靠谱吗?”
楼主很快回复了:“消息真实可靠,此大夫绝对靠谱,医术很好,当地人都找他看病,人都七八十了,还在给病人看病。”
“这么有名,叫什么名字?说出来让我们见识见识。”
“杨洪恩老爷子,你们估计不知道,他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村庄。”
“笑死人了,都跑山村里去了,能是什么好中医。什么年代了还搞隐居这一套,你看年轻人信不信呢?要是真的妙手回春,早就被那些有钱有势的人给请出山了,别在这里发帖骗人了,该不会是想骗人去东南亚吧?”
“我要是骗人就不得好死,你们爱信不信,我是打算去的,看你们一个个在这里唉声叹气可怜,才想着拉你们一把,爱去不去,我感觉中医行业落寞就是因为有你们这群虫豸。”
面对诸多戾气很重的质疑,脾气很差的楼主毫不留情开始群体攻击起来,这一下子可算捅到马蜂窝了。
王宝玉性情比较温和,说难听点就是不喜欢和人起冲突,他没有在帖子里回复,而是给楼主发私信询问。
“你好,我对你帖子里说的事情挺感兴趣,可以加联系方式了解一下吗?这是我的微信。”
没有收到回复之前,王宝玉只能发一条消息出去,刚发完,他又想补充两句,奈何根本发不了。
不知道楼主是不是忙着跟人吵架,没时间看私信,直到王宝玉关空调睡觉,他也没等来回复。
第二天一大早,才六点钟,王宝玉就被定好的闹钟吵醒。
中医馆每天七点半开门,门口必然有一堆睡不着觉的老头老太在那等着了。
他必须要在七点半之前赶到,不然就算迟到,迟到一次扣五十块钱,就他那点工资,稍微扣一扣都没法活了。
王宝玉顾不得看手机,匆忙洗漱换衣服,骑着小电驴拧到最大油门奔中医堂去。
半个小时后,他赶在七点二十抵达中医堂,拿出路上买的包子豆浆一边吃一边看手机。
王宝玉这才看见有人加他微信,估计就是昨天的楼主了。
他心情有些雀跃,赶紧通过申请,本以为对面还没起床,谁知道他刚通过,对面就给他发过来消息。
“我叫董瑞,你叫什么名字?咱们互相介绍一下吧。”
王宝玉赶忙自我介绍一番,说了自己的情况。
董瑞和他情况竟然差不多,两个人离了两三百公里远,结果就像是走着同一轨迹的两个不同人生,在这一刻交汇碰见。
董瑞也对中医很感兴趣,不过他成绩比王宝玉好,大学上了个一本,学得也是中医相关专业,奈何大学学到的东西,根本不实用,他大学毕业后在一个中医院上班,才刚去就能给人坐诊,结果不幸给人治得身体更差了,差点被告上法院,后来自己私下赔偿,中医院把他赶出医院,董瑞就开始在各种中医堂混日子。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被困在自己的医疗事故中难以释怀,可在看到诸多同行给人治病的粗糙手法,他才惊觉,问题不是出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而是这个行业大多数人都在走钢丝。
大家给病人开药,只要吃不死就行,也不图着一定把病人的病给看好,然后就像拆盲盒一样,给病人开了药,过个七八天看病人情况,有的人身体状况可能会好一些,那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有的人觉得无效,也不会回头医闹,毕竟中医也没把你治死,也没说包治好是。
看透这一切的董瑞感觉心凉,他很想改变这些情况,可他就和王宝玉一样,无能为力。
当一个行业里都是劣币的时候,就算良币想有所作为,也是难上加难。
和王宝玉不一样,董瑞还有些空闲时间关注其他爱好,他爱养生,很早之前就从夏芜的店铺里订购绿色蔬菜包自己做饭,是夏夏的老粉。
这次的消息,也是他在论坛里看到的,他第一时间就做出决定,辞去现有在中医堂坐诊的工作,去杨沟村学习。
他有预感,这可能是他改变人生现状最后的机会了,如果放弃这次机会,再过几年时间,也许他也会变成他的那些麻木不仁的同行。
只要病人死不了,就随便治治,瞎猫碰上死耗子,能碰一个是一个得了。
董瑞在中医论坛发的帖子,只有王宝玉一个人毫不犹豫地留在联系方式。
他一直在等王宝玉回复。
王宝玉还要上班干活,断断续续和董瑞交流之后,内心被大为触动,他也想放弃一切跟着董瑞前往,可是他的家当怎么办?
租房没有到期,手里也没多少钱,如果去了人家不要他……
一上午,王宝玉都心不在焉,给客人拔罐也没拔好,然后他就被药馆经理给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