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中医堂
“喂小江啊?怎么有时间想到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你那不争气的老师给你找事干,你不想要他了?”江寻为了给夏芜寻摸合适的渠道种植草药,从联系人里找到一位名叫秦义的老者,这位老学者和江寻的导师算是冤家,二人年纪相仿,成就相当,只不过江寻的导师从事的工作和秦义的工作,有些背离。
秦义是一名古法爱好者,他对华夏源远流长的古老技术特别感兴趣,年轻时候曾经想推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奈何随着西医的深入人心,中医传承断代,良莠不齐,江河日下,他所做都是徒劳。
秦义一直认为,中医是好的,是神秘的,如果有合适的人走上中医这条路,认真地研究,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在治疗病人方面起到的作用,绝对不会比西医差劲。
奈何他的理论是好的,就是缺少实证。
这些年来,国内好的中医越来越少,在一些中医吹口中,中医的作用被夸大其词,直接起到反作用,让一些人成为中医黑。
这些争吵风云,从来没有断过,秦义更是在退休之后,毅然投入到中医和中草药的研究之中,在认识江寻之后,他夸赞江寻年纪轻轻,却又能耐得住性子在深山之中做研究,认为他是个很好的接班人,甚至当着江寻导师的面撬墙角。
结局就是两个老人吵得不可开交。
江寻对秦义很是佩服,秦义这人身上有一股潇洒劲,还有一种事不成不罢休的狠劲,总而言之,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出一个老人的淡然。
江寻听闻笑着解释,自己暂时还没有打算转行,不过他最近在桐市这边的山里做研究,倒是发现一个很不错的中医大夫,七十多岁,以前是个赤脚大夫,自学中医,在十里八乡都很有名气。
秦义一听,嗤笑道:“是个装模作样的骗子吧?”
不怪秦义会直接怀疑,他见识过的终于大夫实在太多了,绝大多数都是滥竽充数,故弄玄虚,连蒙带骗。
为什么一个中医,有很多病人去找,结果有的说他医术高超,有的却说医生医术不行呢?
因为中医就是这样,同样的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除了要辨证,还要辨因,但大多数学中医的,都只会背方子,背病症,然后再逮着病人的病症,死命地找方子往上靠。
就拿最简单的感冒举例子,以前人没讲究,感冒症状就那些,发烧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看病时开的药大同小异,西医轻则吃药,重则输液。
可其实呢,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这两种症状不同,对症下药肯定也要不同。
一些中医只知道表象,一味地给开感冒药,也不知道用心去专研,一辈子就想挣个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快钱。
秦义越接触中医这领域,越觉得这圈子里大多数人都不争气,中医要是一直如此,再过两三代人,可能真要断代了。
他时常感到遗憾,越研究就越觉得自己年纪太大,只恨年轻时没有转而专研中医。
在看到江寻后,他和江寻说了很多心里话,大多数都是关于中医的,他感觉江寻像是年轻时候的自己,希望江寻能够弥补他年轻时候的遗憾,趁早转行。
江寻听到长辈如此说,他知道秦义的性子,认真解释道:“不是的,杨爷爷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名气都是给人看病攒出来的,这边村里没有卫生院,听说是乡民不信任卫生院,觉得还没有杨爷爷医术高,后面开不下去,就关了。”
江寻告诉秦义,最近有个得了尿毒症的小伙子,专门来找杨洪恩看病,结果现在病好了大半,看起来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他这么一说,秦义就来兴趣了。
江寻说自己的朋友,就是杨洪恩的孙女,想要包山种植中草药,还在招中医学徒,想要传承杨老爷子的医术。
江寻感觉秦义应该会对此感兴趣,不如来这边看看情况。
要说种植中草药,秦义肯定也能帮上忙。
毕竟和江寻相比,秦义才是在这个领域深耕了一辈子的真正专家。
秦义听完,当即就决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
“你把地址发我,我买票,亲自去看看去,要真像你说的那样,这大夫是个神医啊!”
挂断电话,本来正在伺弄他那快长成龟背竹的绿萝的秦义,赶忙往书房走。
他爱人是名退休的特级教师,正在一边看电视里的纪录片,一边打毛衣,从眼镜里看他匆匆忙忙,嘴里还嘀咕着什么,也没作声。
等秦义在电脑上买好去桐市的机票,他才高兴地出来,手舞足蹈道:“翠萍,我明天要去桐市,小江告诉我那边有个老中医在招生,让我去探探虚实。”
张翠萍“嗯”了一声,“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还不一定呢,那人要是个骗子,我就早点回来。”
“上个月你不是答应咱闺女了吗?要去国外看她和外孙,该不会后悔了吧?”
秦义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思考片刻,叹口气道:“当初我就不该听你的,非送她去什么国外,现在好了,人干脆留国外不回来了。还要老子去看她,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是想把我骗去国外,不让我回来了。”
张翠萍和老伴相处一辈子了,知道他这人骨子里古板的很,她劝道:“你给国家做一辈子贡献,人都七十多了,也该享受享受天伦之乐,闺女小时候,你跑深山里一待就是几个月一年的,让闺女都见不到你几面,现在年轻人多了,像小江,有他这样的年轻人在,你这种老家伙还有什么用?就听闺女的,出国看看吧。”
秦义没话说了,这是他一辈子的软肋,每每想起都会觉得对不起女儿。
可那时候,他也是没办法。
“行吧,我就去看一眼,过不了几天就回来。”
“好,那出国的机票,我让闺女给你定了?”
“定吧定吧!”秦义嘟囔着,张翠萍脸上露出无奈的笑。
次日,秦义带着两个关门的徒孙,乘坐飞机前往桐市,在飞了两个小时后,转乘出租车,三人总算到了东华镇。
彼时东华镇正在修路,到处都是围起来的铁皮,霹雳啪啦,环境着实不算好。
江寻前来迎接他们,还带着夏芜。
夏芜上前跟秦义老爷子打招呼握手,她今天穿着牛仔和紧身背心,马尾盘起,看起来英姿飒爽,“秦爷爷,欢迎您来到东华镇,我叫夏芜。”
“秦导,这位就是我朋友。”
“夏芜,这两位算是我师兄,他叫赵秀,这位是李辉。”
另外两位年轻人看起来约摸二三十岁,没戴眼镜,皮肤都不白,背着个大包,看起来还健步如飞,一点都不像是博士。
夏芜和他们打过招呼,也不耽误时间,直接让人上车,要接的人多,夏芜没开斗车,而是把季云舟的豪车给开来了。
赵秀和李辉对视一眼,觉得眼前这姑娘真不简单,听说她要搞什么中药种植,看来是家里有矿。怪不得能开这么贵的车。
等离开正在修路的东华镇,越往村里走,空气就越好,景色越发怡人。
秦义看着窗外连绵的山群道:“你就是在这里面做研究?”
“是啊,上个月刚发现紫木衫,前不久山里还有猴群下来,我已经上报了,地方林业局也设置了巡山员,估计再过一段时间,这里的生态环境会恢复的更好。”
“这一片山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以前是不是还有熊猫出没啊?”
赵秀突然道。
“是,上世纪五六十年到的时候,有记录显示东华镇有熊猫出现,不过自从经历过偷猎事件后,熊猫就从这块山脉消失了。”
“真是可惜,要是熊猫还能回来,说不定他们这里还能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夏芜一边开车一边听大佬们说话,惊讶得不行:“这里还有熊猫?”
“是啊。”
“你怎么没跟我说过。”
“那不是现在没有了吗?就没有说的必要了。”
夏芜黑线。
不过说的也是,她每天都挺忙的,哪有时间和江寻闲聊啊。
她也开始幻想,要是熊猫还能重临这篇土地就好了。
毕竟没有谁会讨厌国宝啊!
“小姑娘,就是你想种植中草药吗?”
秦义问夏芜。
夏芜点头,简单说了一下家里的情况。
秦义表示了解,然后越发向往见到杨洪恩。
从镇上开车到村里十分钟车程左右,夏芜开的慢,现在是暑假,孩子们跑的到处都是,说不定路上就会突然窜出来一只小可爱,所以路上有拍照限速,有时候还会限制大车从镇上进出。
如果不是为了接人,夏芜也不会开车的。
她已经决定,下次再接人就用牛车了。
知道今天有客人要来,杨洪恩没有外出给人看病,他在家中,让病人自己上门。
秦义几人赶到时,杨洪恩正在给人看病,竹卷帘用绳子绑起,从外面就可以看到屋里的情况,杨洪恩坐在一排排药柜前面的木头桌子上,那木桌也不知道用多少年,都被人盘包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