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冰瑶 作品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五十四

苏晓趴在桌上,看着纪念册里渐渐丰富的内容,指尖轻轻摩挲着张奶奶绣的梅花手帕,忽然抬头问:“小满姐姐,你说奶奶看到李爷爷写的字,会不会想起以前她教我写毛笔字的样子呀?”

林小满正用彩绳给纪念册装订边角,闻言停下手里的活,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一定会的。奶奶要是知道你现在这么能干,还把大家的心意都攒在一起,肯定特别开心。”说话间,窗外传来一阵自行车铃铛声,陈阳推着车停在门口,车筐里放着个黑色的录音设备,还有几盘空白磁带。

“我把之前录的评弹整理好了,还多带了些设备,咱们今天就能录大家的祝福。”陈阳走进来,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目光落在纪念册上,不由感叹,“这册子做得真用心,每一页都像裹了层暖意。”

苏晓立刻举起笔,眼睛亮晶晶的:“陈阳哥哥,你也给奶奶说句祝福吧!你上次帮我修好了奶奶留下的旧相框,奶奶肯定记得你。”

陈阳愣了愣,随即笑着点头,在录音设备前坐下:“阿姨,您放心,苏晓在记忆馆里过得很开心,我们都会像家人一样照顾她。祝您生日快乐,也希望您能看到,苏晓现在不仅能讲好多故事,还学会了帮着打理馆里的事,越来越坚强了。”

录音键按下的瞬间,屋内格外安静,只有陈阳温和的声音在空气中流转,苏晓趴在桌边,认真地听着,眼眶悄悄红了。林小满见状,悄悄从抽屉里拿出一包纸巾,放在她手边,又给陈阳递了杯热姜枣茶:“辛苦你特意跑一趟,快暖暖身子。”

陈阳接过茶杯,刚喝了一口,就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转头一看,是常来记忆馆的赵叔。赵叔是附近修车铺的老板,之前记忆馆的木门合页坏了,还是他免费来修的。此刻他手里提着个布袋子,走进来就笑着说:“听说你们在给苏晓奶奶准备生日礼,我也来凑个热闹。”

说着,他从布袋子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木刻——那是个巴掌大的银锁模样,上面还刻着“平安”两个字,边缘打磨得光滑圆润。“我这手艺比不上专业的,就是想着银锁是阿姨留下的念想,刻个小银锁放在纪念册里,也算添份心意。”

苏晓赶紧接过木刻,小心地捧在手里,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赵叔,谢谢您,这个木刻好漂亮,奶奶肯定会喜欢的。”

赵叔摸了摸后脑勺,笑得有些不好意思:“跟孩子客气啥,你们这记忆馆啊,天天热热闹闹的,就像个大家庭,能帮上忙我也高兴。”

接下来的几天,记忆馆里每天都有人来送祝福。隔壁花店的王姐送来一束干花,是永不凋谢的满天星,说希望奶奶的爱能像满天星一样,一直陪伴着苏晓;楼下文具店的张老板送来一沓彩色卡纸,让苏晓可以在纪念册里多贴些手绘;就连之前来参观过的小学生乐乐,也特意画了一幅画,上面是苏晓和奶奶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场景,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奶奶生日快乐”。

苏晓把这些礼物一一整理好,有的贴在纪念册里,有的放在专门的小盒子里,打算到时候一起摆在奶奶的照片前。周教授则每天都用旧收音机播放评弹,一边听一边帮苏晓修改纪念册里的文字,遇到苏晓记不清的和奶奶有关的细节,就耐心地帮她回忆。

“奶奶以前是不是喜欢在傍晚的时候坐在院子里织毛衣啊?”周教授放下笔,看着苏晓问道。

苏晓歪着头想了想,点头说:“是啊,那时候我总坐在奶奶旁边,帮她绕毛线球,奶奶还说,等织好了毛衣,就带我去公园看菊花。”

“那咱们就在纪念册里加上这段,”周教授笑着在纸上写下,“傍晚的阳光洒在院子里,奶奶手里的毛线团转啊转,苏晓踮着脚帮奶奶绕线,空气里满是毛线的软香,还有祖孙俩的笑声。”

苏晓看着纸上的文字,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仿佛又回到了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光。林小满则在一旁整理录音,把张奶奶的祝福、李爷爷的毛笔字讲解、陈阳的叮嘱,还有赵叔的笑声,都一一剪辑好,还特意在开头加了一段旧收音机里的评弹,结尾则是苏晓唱的《生日快乐》歌,虽然调子有些不准,却格外真诚。

生日前一天,纪念册终于全部做好了。苏晓把它抱在怀里,坐在展柜前,看着里面奶奶织的毛衣,轻声说:“奶奶,明天就是您的生日了,我把大家的心意都装在纪念册里了,您看,有周爷爷写的故事,有小满姐姐贴的照片,还有好多叔叔阿姨送的礼物,您一定很开心吧?”

林小满走过来,轻轻坐在她身边,手里拿着一个包装好的盒子:“这是我给奶奶准备的礼物,是一串手工做的檀木手串,戴在手上能闻到淡淡的香味,就像奶奶以前用的香皂味一样。”

苏晓接过盒子,打开一看,手串的珠子圆润光滑,还串着一个小小的银锁吊坠,和奶奶留下的银锁一模一样。“小满姐姐,这个太好看了,谢谢您。”

周教授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相册:“这是我年轻时候的相册,里面有我在知青点的照片,还有我和老乡们的合影。明天咱们把它也摆在奶奶的照片前,就当是我给阿姨的礼物,让她也看看我们那时候的故事。”

苏晓抱着纪念册,看着身边的林小满和周教授,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虽然奶奶不在了,但记忆馆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她,陪着她,而这些爱,就像冬日里的暖阳,一直照亮着她的生活。

生日当天,天刚亮,苏晓就早早地来到了记忆馆。林小满已经把馆里打扫干净了,还在门口挂了两个红灯笼,周教授则在展柜前摆放奶奶的照片和各种礼物。苏晓把纪念册放在照片旁边,又小心翼翼地打开录音设备,里面立刻传来婉转的评弹声,混着清晨的阳光,让整个记忆馆都充满了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