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冰瑶 作品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五十二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来得猝不及防,清晨推开记忆馆的门时,青石板路已经覆了层薄雪,踩上去咯吱作响。林小满正弯腰扫雪,就看见苏晓背着书包跑过来,脖子上围着条厚厚的红围巾,手里还提着个保温桶。

“小满姐姐!”苏晓跑到跟前,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开。她把保温桶往林小满手里塞,“这是我妈妈煮的姜枣茶,热乎着呢,你快喝点暖暖身子。”

林小满接过保温桶,触手温热,心里也跟着暖了起来。她拧开盖子,一股浓郁的姜香混着枣甜飘出来,氤氲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特意跑一趟?”林小满舀了一勺茶递到嘴边,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驱散了扫雪带来的寒气。

“我想着雪天路滑,你扫雪肯定冷,就跟妈妈说多煮点带过来。”苏晓说着,从书包里掏出副毛线手套,“这个也是妈妈织的,你戴着手扫雪就不冻手了。”手套是浅灰色的,和奶奶织的那件毛衣颜色很像,指尖处还绣着小小的银锁图案,显然是特意照着记忆馆里的银锁绣的。

林小满接过手套戴上,大小刚刚好,毛线的柔软裹着掌心,连带着心里都软乎乎的。“你和妈妈也太贴心了。”她笑着揉了揉苏晓的头发,“快进馆里暖和暖和,外面雪还没停呢。”

两人刚走进馆内,就听见里屋传来轻微的响动。苏晓探头一看,只见周教授正蹲在展柜前,手里拿着块绒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台旧收音机。收音机的外壳有些掉漆,旋钮也磨得发亮,却是周教授最宝贝的物件——那是他年轻时在知青点用第一个月工分买的,陪着他度过了无数个思念家乡的夜晚。

“周爷爷,您怎么这么早就来了?”苏晓跑过去,凑在展柜边看。

周教授直起身,笑着擦了擦额头的薄汗:“这雪天一冷,就担心这些老物件受潮,过来看看心里踏实。”他指了指收音机,“你听,这机子现在还能响呢,就是调台得慢点儿。”说着,他轻轻转动旋钮,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戏曲声,虽然有些杂音,却带着浓浓的年代感。

苏晓听得入了迷,眼睛亮晶晶的:“周爷爷,您再讲讲您在知青点的故事呗?上次您说您种玉米,还跟老乡学编竹筐,我还没听够呢。”

周教授在旁边的木椅上坐下,苏晓赶紧递过一杯姜枣茶。他喝了一口,暖意顺着身子散开,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啊,我们住的土坯房漏风,冬天冷得能哈出白气,晚上睡觉都得裹着两层被子。不过老乡们都热心,谁家做了好吃的,准会给我们送一碗。有次我感冒发烧,隔壁的王大娘还特意熬了姜汤,守着我到后半夜……”

苏晓托着下巴,听得认真,时不时还追问几句。林小满坐在一旁,看着一老一小的身影,手里捧着温热的姜枣茶,心里满是平和。窗外的雪还在下,雪花落在玻璃窗上,慢慢融化成水痕,把馆内的一切都衬得格外温暖。

没过多久,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林小满抬头一看,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慢慢走了进来,身上落了层薄雪,肩头还挎着个旧布包。

“张奶奶,您怎么来了?这么大的雪,路上多滑啊。”林小满赶紧迎上去,接过老奶奶的布包,又递上热毛巾。张奶奶是记忆馆的老常客,上个月刚把自己结婚时的绣花枕套送来——那枕套是她母亲亲手绣的,上面的鸳鸯栩栩如生,陪着她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婚姻。

张奶奶擦了擦脸上的雪,笑着说:“在家待着也闷,想着过来看看。再说,我这儿还有个物件,想送来给你们。”她从布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木盒子,盒子的表面刻着简单的花纹,边角有些磨损,却是用上好的樟木做的,打开后还能闻到淡淡的樟木香气。

“这是我老伴儿留下的怀表。”张奶奶轻轻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块银色的怀表,表盘上的指针已经停了,却依旧透着精致。“他年轻的时候是铁路工人,这怀表是他师傅送的,说是走时准,让他记着按时发车。后来他退休了,也天天把怀表揣在兜里,说看着它就想起当年在铁轨上的日子。”

苏晓凑过来,小心翼翼地看着怀表:“张奶奶,这怀表以前是不是经常响啊?就像钟表店里的钟一样,‘滴答滴答’的。”

张奶奶点点头,眼里泛起温柔的笑意:“是啊,以前他晚上看电视,怀表就放在旁边,‘滴答’声跟电视声混在一起,我听着都觉得踏实。他走了之后,我就把怀表收在抽屉里,偶尔拿出来擦擦。现在想着,放在记忆馆里好,既能有人照看,也能让更多人知道他的故事。”

周教授接过怀表,仔细看了看:“这怀表是老牌子了,现在很少见了。您放心,我们会好好保管,再找个合适的展盒,把它放在您的绣花枕套旁边,这样它们也能做个伴。”

张奶奶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好,好,这样我就放心了。”

林小满找了块绒布,把怀表仔细擦干净,又找了个透明的展盒,里面铺了层暗红色的绒布,将怀表轻轻放进去。苏晓则拿出纸笔,趴在桌子上,认真地记录张奶奶和怀表的故事,时不时还抬头问几句细节,字迹工整又认真。

不知不觉间,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记忆馆里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有带着孩子来的家长,指着展柜里的铁皮青蛙,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的游戏;有年轻的情侣,看着那台旧缝纫机,讨论着当年的婚嫁习俗;还有放学路过的学生,凑在展柜前,读着每一件物件旁边的故事卡片。

苏晓忙前忙后,一会儿给参观的人讲解银锁的故事,一会儿帮林小满整理新送来的物件,脸上满是笑容。有个小男孩指着展柜里的玻璃弹珠,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也想玩这个,你能帮我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