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土地规划
王科长连忙回答,“地块西边的园区主干道连接沪昆高速,到松江物流园只要十五分钟,里面有顺丰、申通的网点,国内运输当天就能发走;如果是海外设备,从沪市港清关后,走高速到这里也就一个小时,我们还能帮你们协调物流园的海关监管仓,不用来回跑沪市。”天养礼在旁边记录,时不时问一句产权问题:
“王科长,地块的征地补偿都结清了吗?有没有村民有异议?我们最怕产权有历史遗留问题,到时候开工了又出麻烦。”
“绝对没有问题!”
王科长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厚厚的征地补偿协议,“这是2005年10月和地块周边三个村的村民签的协议,每户都有签字和按手印,补偿款也都打到村民的银行卡里了,银行有转账记录,随时可以查。”
天养礼接过协议,随便翻了几页,确实有村民的签名和红色手印,还有银行转账凭证的复印件,日期都是2005年11月,距今已经三个多月,没有村民提出异议。
几人在地块里转了大概四十分钟,陈工拍了近五十张照片,还在不同位置测了土壤厚度,数据都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离开的时候,王科长有些期待地问:“王总,松江地块您觉得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我们改进的,我们一定配合。”
王莽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王科长,松江的政策确实不错,我们会认真考虑,不过我们还要去昆山和横店看看,对比之后再给您答复,大概下周就能有结果。”
王科长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客气地说:“好的王总,我等您的电话,不管最终选不选松江,我们都欢迎飞天集团常来考察。”
上车返回虹桥机场时,天养礼把松江地块的评估表整理好,递给王莽:“老大,松江地块的优势是政策优惠、离香江近、物流方便,劣势是面积小(800亩)、土壤承重一般(沙质土)、扩建难(周边有居民区和小河),综合评分75分。”
陈工补充:“如果非要选松江,只能压缩艺人培训中心的面积,而且特效实验室的地基成本要增加,长期来看不划算,不如再看看后面两个地块。”
中午十一点,三人坐大巴前往苏市昆山——从虹桥机场到昆山没有直达飞机,2006年沪市到昆山的高铁还没开通,只能坐大巴,车程大概一个半小时。
大巴是沪市长途汽车总站的金龙客车,车身是白色的,车窗上贴着“沪市—昆山”的红色贴纸,车内暖气开得很足,乘客大多是去昆山打工的年轻人,手里拎着装满行李的蛇皮袋。
王莽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的景色从机场的工业区变成郊区的农田,偶尔能看到在建的楼盘,广告牌上写着“昆山新城,宜居宜业”,字体是当时流行的艺术字。
陈工拿出ib笔记本电脑(2006年主流的商务本,黑色机身,厚重但耐用),调出三个地块的对比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