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299章
“宗教集团不仅为他的征服战争提供了精神旗帜——每次出兵前,阿訇们都会以‘传播真主荣光’、‘讨伐异教’为由进行动员,让将士相信征战是神圣使命;更在战后的统治中成为重要支柱:各地毛拉(宗教导师)协助推行政令,以教法调解部族纠纷,将帖木儿的权威与真主的意志捆绑,让被征服者在接受信仰的同时默认其统治合法性。”“这种宗教与权力的深度结合,让帖木儿得以快速整合中亚的穆斯林势力,抵消非黄金家族的身份劣势。可以说,没有伊斯兰教宗教集团的支持,他既难以凝聚足够力量击败各路对手,也无法在征服后快速稳固统治——宗教既是他扩张的武器,也是帝国存续的精神根基。”
李祺看向徐辉祖与卓敬,二人听后眉头紧锁,脸色都沉了下来。
牵扯到宗教问题,事情的复杂度便陡然上升。朝廷扶持的正教尚且信徒众多,难以管控;即便是被严令禁止的白莲教之类,也能暗中聚拢起庞大信众,可见宗教对人心的蛊惑之力有多强。
帖木儿以伊斯兰教为旗帜,麾下军民早已被“圣战”“天园”等教义武装思想,这般裹挟着宗教狂热的军队,往往悍不畏死,远非寻常敌军可比。
更棘手的是,一旦战事迁延,其宗教宣传若传入西域乃至内地,恐会引发新的动荡,这绝非大明愿意见到的局面。
就比如昔日的南洋诸国,像满剌加、满者伯夷等,因中南半岛传来的伊斯兰教教义逐渐传播,当地王室与民众多成了信徒,整个社会的习俗、治理都深深打上了宗教烙印。
当年大明藩王前往这些地方就藩布政时,对此颇为头疼:推行政令需顾及宗教禁忌,处理部族纠纷要倚重宗教领袖,甚至连赋税、司法都得与教法协调。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信众不满,动摇统治根基,这便是宗教势力深入社会后带来的治理难题,如今帖木儿帝国以宗教为纽带凝聚力量,其棘手程度只会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