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此外,伊斯兰教就是我大明所说的回教,这是帖木儿帝国的国教。”李祺话锋一转,再次提到了宗教难题。

“整个帖木儿国,本质上是个宗教性质的国家。那被称作‘死瘸子’的帖木儿,更被其追随者奉为‘真主之鞭’,宣称自己的征战是奉真主之命传播信仰。伊斯兰教早已被确立为帖木儿国的国教,不仅是维系国内各族群的精神纽带,更成了他对外扩张的旗帜——每次出兵,他都会以‘讨伐异教’为名号召信徒,用宗教狂热凝聚军心,让将士相信战死沙场便是升入天园的捷径。”

“这种宗教与军事的深度绑定,让帖木儿的征战多了一层神圣性:征服中亚时,他以‘净化异端’为由荡平反抗部落;西征奥斯曼时,又以‘捍卫正统信仰’为旗凝聚力量。如今若东征大明,他必会将这场战争包装成‘伊斯兰世界对异教帝国的圣战’,借宗教号召力弥补自身非黄金家族的身份短板,让麾下军民相信此举既是为真主开疆,也是为自己谋得天园福祉。这层宗教因素,更让他的东征多了几分不容动摇的执念。”

十三世纪,是属于大蒙古帝国的时代。蒙古铁骑凭借三次西征的赫赫战功,先后在中亚、西亚地区建立起窝阔台、察合台、伊尔、钦察四大汗国,其中盘踞中亚核心地带的便是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

随着大蒙古帝国的势力通过西征深入伊斯兰教传统势力范围,成吉思汗留在中亚的子孙们——尤其是察合台、窝阔台两系的后裔,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伊斯兰教的文化包围中。

他们统治的疆域内,波斯人、突厥人多信奉伊斯兰教,清真寺与经文的影响无处不在。久而久之,这些蒙古贵族为了稳固统治、争取当地宗教势力支持,逐渐放弃了传统的萨满信仰,从通婚到日常习俗皆向伊斯兰文化靠拢,最终实现了完全的伊斯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