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兴华正韵》(上)
英国使团最终还是同意了大汉的要求,不同意也不行,他们是东印度公司的使团,甚至没有得到总督支持,所以压根没得选。不过,这帮东印度公司使团还是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一年1000匹马尔瓦尔战马太多了,还是不能阉割的马种。
要知道,这种战马虽然产自印度,但它不论耐力、体力、脚力和适应性,全都优于现有的任何战马。
马尔瓦尔战马在欧洲比聂宇想象的还要受欢迎,以至于没到近代就几乎被英国佬抓绝种。
要不是坦克出现的快,慢慢取代了骑兵,马尔瓦尔马早就没了。
经过汉英双方的数次谈判还价,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意今后每年会运输650匹战马,同时今年先送800匹战马,价格也会给予优惠折扣。
而且,大汉今后所有的外洋商船都会给出明确禁令,禁止海关再出现任何装载**的船只。
**贸易今后在中国会成为禁止贸易货物,今年被抓到者,不知者不怪罪,只会予以罚金和罚没货物。
明年再犯者,不论外洋商人还是中国商人,一律都将判处死刑。
对此,英国使团在尝试性抗议无果后,同样还是选择了屈服。
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清单,一开始也不是倒腾**,纯粹是伪清搞起了闭关锁国,限制了外洋贸易,英国佬为了最大限度的扭转贸易逆差,
同时避免“波土顿倾茶”再度发生,所以这才大肆搞起了**贸易。
这东西确实无本万利,卖出去一箱,成本最多才几两银子,却能换来几百两银子的收入。
只是大汉现在不许英国商人这么搞,形势比人强,东印度公司还是选择屈从,总好过之前的闭关锁国,能够自由贸易的话,也不是非要卖**。
至于发动战争敲开大汉国门?
别开玩笑了,可能印度总督会发癫,但东印度公司这群商人,他们不会干这么亏本买卖。
明知道可能打不过,还发动战争,关键一打仗,亏钱的都是公司。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扩张殖民地,到处打仗,公司财政都打出了赤字。
虽然王室帮忙补齐债务,但却索要走了公司对殖民地的权力和掌控,等于公司什么没捞到,纯往殖民地亏钱,王室却吃的脑满肠肥。
英国使团基本达成了此行的出使目的,准备坐船回印度总部,好向公司和总督汇报签约结盟事宜。
送走了英国使团,鸿胪寺官员接着找到兰芳、戴燕国使,告知他们皇帝陛下已经同意兰芳和戴燕两国内附。
大汉会在之后派出外使,前往两国长期驻扎,并允许两国之后悬挂大汉旗帜。
大汉旗帜,目前还是以赤色汉字旗为主,整体还比较简陋。
聂宇正在让礼部着手找画师和大儒进行设计制作,他需要一面真正意义上能够代表大汉的国族,能够让大汉的船只、城池都能悬挂的国家旗帜。
这会是个长期工程需要经过大儒和画师的合作绘制,而且还要拉上民间一起广泛讨论。
澳门葡萄牙使团,他们早就回去了。
都是大汉的百姓子民,让他们过来南京,主要就是确定澳门葡萄牙人今后在大汉的民族定位,同时威慑一下英国、兰芳、戴燕三国的使团,充一下门面罢了。
使团离开南京没过几日,聂宇又在行宫召见起了内阁众臣。聂宇慢慢将手中奏本放下,说道:“朕手上这本是礼部新递上来的本子,里面在请示朕是否要编定我大汉的《兴华正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