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总裁胖总 作品

第414章 结盟和探矿

白天的大阅兵结束,晚间英国使团回到藩使馆休息。埃德蒙德来到书桌前,掏出笔开始写日记,这也是他作为公司特使的中国行记录:“尊敬的各位股东代表,以及总督阁下,我想我们是时候应该重新审视,改变一下对于中国,这个遥远强大的东方帝国的态度了……”

“它已经不再是马戛尔尼先生口中,那个落后腐朽、封闭陈旧、拒绝一切外来事物的大清帝国。新的中国皇帝,已经打败了腐败的大清皇帝,建立起了一个名叫大汉的新帝国……”

“据我所知,大汉似乎又是这个东方帝国很久以前的名字,它代表了一个强大的东方王朝。我现在有理由怀疑,新的中国皇帝就是这个大汉王朝的后裔王子,这是一场王子展开的复国运动……”

“几天前,我们与中国皇帝展开了一次会面,我拿出了马戛尔尼先生的清单,遭到了中国皇帝的训斥,并被赶出了中国皇帝的宫殿。那甚至不能算是宫殿,就算欧洲任何一个大贵族的豪华庄园,都能比得上中国皇帝的宫殿,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皇帝的生活是俭朴的……”

“虽然被中国皇帝赶出了他的宫殿,但我们没有被赶出藩使馆,谈判还没有结束。我们被随行的中国官员带着,参加了中国皇帝的阅兵典礼,这是中国皇帝为了检阅自己的军队,举行的一场特殊庆典……”

“在南京的城堡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皇帝的军队,这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士兵们走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他们的方阵几乎没有丝毫瑕疵。无论士兵还是军官,眼里都包含着荣耀和勇气,这是欧洲各国的军队都没有的……”

“我们问过了随行的中国官员,这些军队是不是中国皇帝近卫军,但对方声称这些都是今年新招的新兵。我对此感到非常震撼,到底要支付给士兵多少工薪,士兵才能有这样强的荣誉感?直到我询问对方,对方毫无保留告知了我答案……我想这并不是个好主意……”

“阅兵典礼已经结束,我决定明日就带领使团,向中国皇帝表达最诚挚的敬意(认怂)……”

写到这里,埃德蒙德果断停笔,合上了日记本。

后面的事情,他要明天带着使团,跟中国皇帝认怂过后,详谈两边的合作细节后再说。

不认怂已经不可能了,没看到大汉的阅兵典礼,他还能有些坚持底气,但看过了以后,就彻底屈服了。

前面已经说过,彼时的欧洲大陆,各国的军队还长期停留在“有限战争”的雇佣兵和军官贵族范畴。

一直到八年前,欧洲反法同盟攻打法国,导致法国发动“全民征兵令”,才带着欧洲大陆开始往近代化常备军制度转变。

时间太短了,军队的制度化改革不是一道命令就能解决。而且英国佬又是孤悬海外,属于海权国家,所以军队至今都还处于之前护国公克伦威尔组建的“新模范军”,或者也可以说是红衫军。

说的再具体一点,英国目前的军队数量差不多还不到80个军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一鸦战争)扩张到100个军团,而英国的一个军团约有700到1000人(通常按少了算),加起来就是英军的总兵力不到10万人。

而且,为了管理殖民地,英国军队的3/4都在殖民地分散驻扎,进一步下降了英军的战力。

这不奇怪,后来战争烈度极高的“拿破仑战争”,拿破仑几乎打遍欧洲大陆的无敌法军,平均参战兵力也才8万多人。

往前倒推,法国参与的几场大规模战役,几乎没有一场动员兵力超过5万人的,“三十年战争”时期平均一次战役双方参战兵力才1.9万人,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

真正促进英国佬野心膨胀的,还是今年大不列颠与爱尔兰正式合并,并开启第一次合并后的人口普查,确定联合王国的人口达到了1600万,让英国人瞬间信心暴涨。

然后,花了50年时间,英国军队的兵力终于达到10万人,相当于同时期法国人的1/3,沙俄的1/8。

没办法,海权兼海岛国家确实是这样的,他们只能发展重视海军建设,陆军只能算是帮海军上岸打仗的辅助部队。

东印度公司现在印度殖民地,东拉西扯倒是能拉出20万大军,但这里面只有百分之几算是英国军队,剩下的全部印度仆从军。

这些印度仆从军的战力,英国人自己看了都头疼,顶多就是帮忙镇压殖民地,跟别的国家打仗,送人头都算他们卖力了。当年英国人击败莫卧儿帝国的大战,莫卧儿人出动几十万大军,英国出动700大军,成功击溃莫卧儿帝国。

这段战报记载的相当抽象。

埃德蒙德的想法,公司打不过中国皇帝的,他甚至还得劝一下令人厌恶的总督,让总督阁下别上头跟中国皇帝起了冲突。

中国皇帝现在唯一短板的,可能就只有海军力量了,但中国皇帝的海军他已经看过,那些大船他不清楚能不能打,只能以欧洲人的惯性经验去判断,那么大的战舰应该是有些战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