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轩辕 作品

第141章 孕育变法

 但让清廷始料不及的是这支新建北洋水师,虽然不再招录福建籍水兵,改以山东籍、江苏籍水兵为主,但是还是被人民复兴党渗透进去了。!l^a/o′k.a.n·s/h*u+.`c+o!m_ 

 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人民复兴党割据东北,极大刺激了清廷上下,不少没有举人、进士功名的清廷知识分子开始运用各种途径前往辽东投奔辽东特区,而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清廷官僚,面对陈兵山海关的人民革命军十数万精兵,也是人心惶惶,这使得原来己经崭露头角呼唤维新变法的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这场宣传维新变法运动的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为代表。其中康、梁两人皆为粤籍维新人士。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1895年科举考试中得进士。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西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在早年所接受的启蒙教育中,梁启超不仅学到了不少传统的文史知识,而且还听到了许多悲壮激昂的爱国故事。~比?奇,中\雯?王. ′首?发.祖父经常给他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他虽未中进士,但17岁便中举,名声远播。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湖南浏阳人,虽未中举,但其父谭继洵为湖广总督。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谭嗣同开始致力于维新变法,在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提出变法主张,在清廷湖南籍知识分子中颇有影响力。 

 1895年,康有为得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康有为于同年五月初六日呈送《上清帝第三书》,提出了变法的步骤,指出自强雪耻之策有西:即富民、养民、教士、练兵,而如何审端致力于上述西策,则在乎“求人才而擢不次”、“慎左右而广其选”、“通下情而合其力”三者,以求“人才得,左右贤,下情达”。这次上书由都察院代呈,光绪帝第一次读到他的上书。 

 1895年6月,康有为在北京先创办《万国公报》,“遍送士夫贵人”,使之“渐知新法之益”,“告以开会之故”,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主张。此时,由于受到内外交困,使得清廷帝党集团开始注意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并开始派人有意识地跟维新派接触。?兰,兰,雯?血? ?追·嶵/新\彰,洁, 

 到1895年8月,辽东的中华人民革命军大胜辽东日军,定鼎辽东,极大刺激了清廷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于是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了强学会,又名译书局,也叫强学书局。 

 到9月初,光绪帝决定借维新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的同时,实现富国强兵,兵不血刃夺回辽东,以实现自己光绪中兴的政治抱负,于是密令自己老师翁同龢联络并支持强学会,并从中拉拢维新派知识分子为己用。 

 到了10月份,参加强学会的便有梁启超、陈炽、沈曾植、沈曾桐、文廷式、丁立钧、杨锐等人,翁同龢等也予支持,强学会成为改良派与帝党相结合的政治团体,为光绪帝推动变法活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