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欲语泪先流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十月廿三,杨业追赠诏书下达。
宋太宗下诏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赐谥“忠武”。
此时的杨家宅院,仿若那老者两侧,突然斑白的了鬓角,在经历了风霜雨雪以及岁月的洗礼后,沉默地“卧”在汴京城的巷尾——一动也不动。
凉风袭来,刮过宅院外那光秃秃的墙头,呜呜咽咽的,神似那被冻得发颤的咳嗽声一般,即便从外面看起来还很好,其内里,也早就感染了相当严重的风寒。
此刻。
杨家正厅的梁柱上,还残留着被箭簇刮过的浅痕。似在无声诉说着,它曾经过往的辉煌。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这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疗外感风寒的表虚症。
至于这个,治疗思虑成疾的药丸……算了!还是我亲自送过去吧!”
将从药房里特意抓回来的中药,一一仔细交代的,递给了身后的映凝。此刻的杨延婉,却是眉头微皱的看向了远方的天空。
“姑娘,起风了……”
转头瞥了一眼正房,除了听到里面,传出木鱼的嗒嗒声外,便再无其他的映凝,突然就有些心疼起了老妇人来。
回忆着自打她来到杨家之后,经历的种种大事。特别佩服老夫人的她,还是有些害怕的,缩了缩脖子。
想着姑娘尽心尽力、一门心思的,只为老夫人身体着想,却总是忽略了她自己个后,原本脑瓜子就转不快的映凝,也不知道该先关心哪一个了。
“起风了吗?!真好。让我还有一种——活着的感觉。”
轻轻地转过了身来。
看着从正房出来的阿连那,自打经历了布施大师的圆寂事件后,变得愈发的沉默寡言。
她心中的那股惺惺相惜之情,却是欲语泪先流的,不知道该如何抒发。
“薯叮~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地黄~川芎,芍药……补气养血,这方子倒的确是,可以治疗老妇人的气血虚弱之症。”
眸中,突兀的闪过了一丝悲哀。知晓思虑成疾到底还是心病的阿连那,突然也不想再开口了。
“映凝!陪我去后院……走一走吧。”
勉强的扯起了一抹笑容。
朝着连那姐,轻轻的点了一下头后,杨延婉还是有眼力见儿的,并没有多说些什么。
想必佛堂内,母亲怕不是又要……以泪洗面了吧。
再次幽幽的,轻叹了一口气。站在水井前的她,突然就挪不开脚步了。
就那样安静的,看着井栏上布满的凹坑。那被提水的绳子,给磨出来的印子,却是让她忽然的,就想起了一些小事儿来。
……
“姑娘,桂彩中秋,万象敛光。恭贺您中秋万福,中秋逸乐!”
记忆中的那个青年人,一身的书卷气,永远都是眉眼弯弯的笑脸,光是用他那晶亮的眼神瞧着她,就让她心情愉悦。
“承蒙将军厚爱,少愆必不负所托,定会成为合格的门客,以此来报答将军和姑娘,让杨府蒸蒸日上,熠熠生辉!”
……
“若安你想什么呢!有你四哥在,少愆那必须是能文能武,文客武客皆可啊!”
……
“我右领军的军师。都不敢说他是精通于孙子兵法的人。黄口小儿你大可不必逞口舌之快!熟读兵法,就算你倒背如流又如何?
纸上谈兵都达不到,居然妄想要上战场!?胆量不错,而我为甚要非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