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萌轩 作品

第六章 西北风情(第2页)

 此刻,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水花轻轻靠在他肩上:“宁哥,咱们回家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回家。”苏宁揽住妻子的肩膀,“明天还要去移民点看看,李大有说新打的井出水了。” 两人并肩走向车站外。

 初升的太阳将他们的影子投在黄土路上,拉得很长很长。

 远处,不知谁家的收音机里,正播放着那首熟悉的《春天的故事》。

 1992年的春风,正悄然吹过西海固的沟沟坎坎,带来远方的气息,也带去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

 县政府大礼堂里,红色横幅高高悬挂:“西北风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暨签约仪式”。

 苏宁站在主席台上,手指微微发抖。

 他今天穿了一套崭新的藏蓝色西装,这是水花特意从银川商厦买来的。

 台下坐满了人——县领导、乡镇干部、签约农户代表,还有特意赶来的林副主任。

 最后一排,十几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了主席台。

 “下面,请杨县长和苏总经理签署合作协议!”主持人高声宣布。

 如今的苏宁不光是西海固扶贫办的副主任,还是兼职西北风情美食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掌声中,杨县长笑容满面地走上台,与苏宁相对而坐。

 工作人员捧来两份烫金合同,放在铺着红绒布的桌上。

 苏宁深吸一口气,拿起钢笔。

 合同条款他早已烂熟于心:县政府以扶贫资金入股30%,苏家砖窑以设备和现金入股35%,农户以配方和原料入股35%。

 这种“政府引导 企业运作 农户参与”的模式,在1992年的西北贫困地区,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签完字,两人起身握手。

 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刺得苏宁睁不开眼。

 恍惚间,他看到台下前排的水花……

 她今天穿了一件水红色的确良衬衫,正拼命鼓掌,眼眶泛红。

 “下面,请公司财务总监李水花同志介绍项目财务规划!”

 水花显然没料到这个安排,惊慌地看向苏宁。

 在林副主任的鼓励下,她才红着脸走上台。

 起初,她的声音细如蚊呐,但随着讲解深入,越来越流畅自信,毕竟她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男人支撑。

 “……按照测算,每家门店平均日营业额约300元,扣除成本后月利润可达3000元。加盟店缴纳20%管理费,公司年收入预计……”

 台下响起阵阵惊叹。

 这些数字对贫困县的干部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杨县长凑到林副主任耳边:“老林,咱们这是捡到宝了啊!”

 签约仪式结束后,一辆辆拖拉机、驴车载着农户代表,浩浩荡荡开往城郊新建的“西北风情”美食工厂。

 这是由废弃粮仓改造而成的厂房,门口已经挂上了崭新的招牌。

 “大家这边请!”苏宁领着参观队伍走进车间,“这是消毒区,这是原料预处理区,那边是包装区……”

 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不锈钢设备闪闪发光。

 穿着白大褂的工人们正在调试机器,见领导们进来,紧张地站直了身子。

 马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摸着一台真空包装机:“这……这铁疙瘩真能把咱的馓子运到福建去?”

 “不仅能运到福建,还能放半年不坏!”技术员小张骄傲地解释,“这是兰州大学最新研发的保鲜技术!”

 参观完工厂,队伍又来到隔壁的研发中心。

 这里更像一个传统厨房,灶台上炖着羊肉,案板上摆着各色面团。

 五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都是各村公认的烹饪高手……

 正在指导几个年轻人记录配方。

 “这是我们‘西北风情’的核心竞争力。”苏宁向领导们介绍,“把传统配方标准化、科学化,既保持原汁原味,又能批量生产。”

 林副主任尝了一口刚出锅的羊肉臊子,眼睛一亮:“就是这个味!比我在厦门吃的任何一家西北馆子都正宗!”

 正说着,一个技术员兴冲冲地跑进来:“成功了!真空包装的臊子面保质期测试通过180天了!”

 研发中心瞬间沸腾了。

 马奶奶抹着眼泪,拉住技术员小张的手:“娃啊,你们这是把咱老祖宗的手艺发扬光大了!”

 小张不好意思地挠头:“马奶奶,是你们的配方好。我们只是用科学方法让它走得更远……”

 当天晚上,县政府摆了一场隆重的庆功宴。

 酒过三巡,杨县长拍着苏宁的肩膀:“小苏啊!西安的旗舰店准备得怎么样了?”

 “装修已经完成,人员培训下周结束。”苏宁汇报,“计划下个月1号开业,正好赶上国庆。”

 “好!”杨县长红光满面,“到时候我带县里班子去给你站台!”

 角落里,马喊水和李大有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看见没?那小子现在风光了!”李大有酸溜溜地说,“听说光政府投的钱就二百万!”

 马喊水阴沉着脸:“谁知道这里面有多少猫腻?一个砖窑老板,突然搞起大公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不……写举报信?”李大有压低声音,“就说他侵吞扶贫资金!” 两人正嘀咕着,没注意水花从身后经过。

 她手中的托盘微微一颤,茶水差点洒出来。

 宴会结束后,苏宁和水花回到临时宿舍……

 工厂旁的一间小平房。

 水花关上门,立刻把听到的话告诉了苏宁。

 “别担心。”苏宁安慰她,“咱们账目清清楚楚,经得起查。”

 水花咬着嘴唇:“宁哥,我总觉得……事情太顺了。马叔他们不会真使绊子吧?”

 苏宁正要回答,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满身酒气的马得福。

 “得福哥?这么晚了……”水花惊讶地问。

 马得福径直走进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苏宁,有人要整你。”

 原来,马得福在宴会上注意到父亲和李大有的异常,故意装醉偷听,得知他们准备联合几个村干部写举报信。

 “信已经写好了,明天就寄给纪委。”马得福揉着太阳穴,“说你虚报投资、克扣农户、挪用公款……”

 水花脸色煞白:“他们怎么能这样?我们明明……”

 “谢谢你来报信。”苏宁镇定地给马得福倒了杯茶,“不过清者自清,让他们查去吧。”

 马得福猛地抬头:“你傻啊?现在正是公司起步的关键时期,一纸举报信就能让银行断贷、客户撤单!”

 三人沉默良久。

 最终,水花轻声说:“宁哥,咱们把账本公开吧。让全村人都看看,每一分钱花在哪了。”

 “也好!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第二天一早,村委会门口贴出了“西北风情”的详细账目——收入、支出、分红方案,一目了然。

 围观群众议论纷纷,不少人为苏宁打抱不平。

 “瞧瞧人家苏家娃,带着大伙儿致富,还有人眼红!”

 “就是!我闺女在美食厂上班,一个月挣八十呢!”

 “马主任这次过分了……”

 舆论压力下,马喊水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

 但他私下对李大有说:“等着瞧,那小子肯定有问题!”

 ……

 一个月后,西安钟楼旁的“西北风情”总店张灯结彩,盛大开业。

 杨县长亲自剪彩,各路媒体争相报道。

 店门口,狗娃现场表演馓子制作技艺,引来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

 “各位来宾,请品尝正宗的西海固风味!”苏宁身着民族服饰,向顾客介绍。

 一位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尝了口油香馓子,眼睛一亮:“美得很!比我在兰州吃的还正宗!”

 后排的水花听到这句评价,眼泪夺眶而出。

 她想起小时候,为了吃一口馓子,要等到过年;想起父亲为了换酒钱,差点把她嫁给安永富;想起那个第一次吃苏宁带来的馓子时,那种幸福的眩晕感……

 “怎么了?”苏宁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

 水花摇摇头,擦掉眼泪:“就是……太高兴了。”

 当天营业额突破五千元,创下这条街餐饮店的开业纪录。

 当晚的庆功宴上,林副主任宣布了更激动人心的消息:厦门、福州两家分店将于下月同步开业!

 “我们要让西北风味吹遍东南沿海!”林副主任举杯高呼。

 宴会结束后,水花在整理账目时,发现保险柜深处有一张汇款单——金额五万元,收款方是“福建山海经贸易公司”,备注栏写着“设备款”。

 她皱起眉头,不记得公司采购过这么大批设备。

 “宁哥,这个……”她拿着汇款单找到正在收拾行李的苏宁。

 苏宁脸上的表情却是没有任何的不自然:“哦,那是...是林叔介绍的设备供应商。我忘了记在公账上,回头补上。”

 水花将信将疑,但看着苏宁疲惫的面容,没再追问。

 十天后,厦门中山路的“西北风情”分店进入最后装修阶段。

 苏宁和水花站在店门口,望着不远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是水花第一次见到大海,咸湿的海风让她有些不适应。

 “我们会成功吗?”水花轻声问,手里紧攥着那张汇款单的复印件。

 苏宁望着海天交接处,目光深远:“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

 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雪白的泡沫。

 更远处,一艘巨轮正缓缓驶离港口,向着更广阔的海洋前进。

 1992年的中国南方,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

 而在西北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一粒种子已经破土而出,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

喜欢影视编辑器请大家收藏:()影视编辑器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