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到欧洲
匈牙利裔音乐教育家,欧洲青年作曲家大赛评委索菲亚?科瓦奇发表专栏:
“维也纳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的创新没有脱离‘古典音乐的根’《多瑙河叙事诗》的和声进行依然遵循传统框架。
但在旋律和配器上加入了民族元素和现代技术,这让听众既能感受到熟悉的古典美感,又能获得新鲜的听觉体验。
而皇家学院的《伦敦冬夜变奏曲》,过于依赖‘传统符号’(如大本钟、苏格兰风笛),却没有将这些符号内化成曲子的灵魂。
听众能听出‘这是伦敦’,却听不出这是当下现代化的伦敦——古典音乐需要传承,但更需要与当下的时代对话。
我为皇家学院感到惋惜,因为艾伦?帕克教授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曲家。但目前来看,维也纳的《多瑙河叙事诗》,更配得上‘古典音乐的未来’这个称号。”
……
各大音乐家们的“一边倒”评价,彻底点燃了网友的讨论热情。
“刚反复听了两遍维也纳的曲子,真的被打动了!尤其是结尾那段女声采样,和交响乐融合得太妙了,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反观皇家学院的,我听了三遍都没记住旋律……作为英国人,我真的不想承认,但这次维也纳确实赢了。”
“作为东欧人,我必须说维也纳太会用民间音乐元素了!《多瑙河叙事诗》里的保加利亚女声,是我们当地的‘皮林山歌’,那种真假声转换的技巧,很难融入交响乐,但他们做到了!这不仅是创新,更是对民族音乐的尊重。”
“从比赛规则来看,原创曲子的‘完整性’很重要。维也纳的曲子已经完成度很高了,而皇家学院还要修改,风险很大——改得好是涅槃,改不好就是灾难。我赌维也纳赢,但我希望皇家学院能创造奇迹,毕竟我太喜欢艾伦教授十年前的那首巨作《苏格兰狂想曲》了。”
……
与此同时
在从夏国飞往伦敦的飞机头等舱内。
楚琳指尖轻轻划过陈惜惜额头,为她整理几缕凌乱的发丝。
“还记得在两天前见到你时,你躲在哥哥身后,眼睛亮晶晶的却不说话。我还以为你不喜欢我们这两个突然冒出来的姑姑呢。”
陈惜惜大眼睛看着楚琳,嘴角弯起一个浅浅的弧度:
“只是一开始有点惊讶啦,毕竟爸爸从来都没说过我有姑姑啊,而且还是两个呢~”
顿了顿,眼中带着笑意继续道,“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爸爸也不知道自已有两个亲妹妹呢~咯咯~”
听到陈惜惜的笑声,后座正帮孙莉莉整理耳机的楚萱,忍不住凑过身来,揉了揉陈惜惜的头发:
“你们说什么呢?笑的这么开心?”
陈惜惜和楚琳闻言对视一眼,然后噗嗤一声笑出声来,异口同声道:
“没笑什么?”
“哼~不说拉倒~”
楚萱故作生气地嘟着小嘴,只不过她在心中却有着无限感叹,
原本以为,要花很久才能和这个素未谋面的侄女亲近,却没想到,短短三天,惜惜就已经把她们当成了亲人一样对待。
就在楚萱和陈惜惜两人小声说着话时,楚琳看向坐在前面的陈毅,犹豫许久,还是轻声问道,
“哥~惜惜过段时间去美联邦拍戏,你到时能不能……能不能抽空带惜惜回家看看妈妈?”
陈毅正在看杂志的手顿了顿,目光落在楚琳期待的脸上,就连听到姐姐话的楚萱,此时看向他的眼睛里,都满是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