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所有人的震惊!

 于此同时

 在山庄的中央位置,有一座巨大的会场,此刻会场里面人声鼎沸,议论纷纷。

 在会场中央舞台位置的一侧有一个电子大屏,此刻正播放着第一关处的直播画面。

 舞台前方的观众席上,坐满了国内各地的学者文人以及各大媒体记者,韩紫菱就在其中。

 她看着屏幕中的陈毅,心中既兴奋又担忧,生怕他止步于第一关。

 舞台上的评委席中

 有一位年约八旬的老者看着屏幕中的陈毅,笑着对身边的程家翰道:“这个年轻人就是写【西游记】的陈毅啊,果然一表人才啊”

 “没错,父亲,他就是陈毅。”程家翰连忙回道:

 “只不过他虽然有着绝顶的才华,但心思都用在了娱乐圈上,让人有些可惜了。”

 “没错”

 这时程远山另一侧的张连山突然出言道:

 “老爷子,您是不知道,这个陈毅明明有些才华,但却跑去写什么武侠小说,你说他这不是自甘堕落么?我身为前辈在网上提点他几句,没想到他心胸竟然如此狭隘,竟然跑到这里挑事来了,真是不可救药了。”

 程远山转头,意味深长地看了张连山一眼,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又怎会不知张连山的小心思,在他面前将陈毅打上心胸狭隘之辈的标签,等如果他真的闯过三关来参加比赛,自已也会因此先入为主,给他打个低分。

 就在张连山还要张嘴说什么的时候,屏幕中的陈毅终于有了动作了。

 第一关现场

 陈毅看着上联写道:“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见到此联,他心中一笑,这副对联恰巧在前世地球也是存在的,是绝对的高难度存在,也曾被人称作千古绝对。

 原因有四:

 其一,望江楼,地名,欲与之相对,必择同类之专有名词,且该名词之构成必为动宾结构,仄声结尾。

 其二,“楼”与“流”二字,属同一韵部,故出句读之有诗词押韵的效果。对应下联亦应有此效果,方铢两悉称。

 其三,多处重言。“望”字四重,“江楼”与“江流”分别三重,“千古”二重。

 其四,第三句是前两句的重复,仅在“望江楼”与“望江流”之间加入一方位名词“上”,便将二者紧紧扣为一体,在哪里,干什么,畅达自如,不着斧痕。

 这道上联回环往复,描述在楼上看江水流淌的情景,又强调楼与江的千古存在,极有意境与韵味。

 对出下联需找到类似的回环结构,还得有相应的地点与景象,且在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与之相称。

 尽管有不少人尝试应对,但都很难达到上联那种浑然天成的精妙,所以一直无人对出完美下联。

 直到世纪年代,有位叫做李吉玉的读书人,才在偶然下,在什邡城外见到一口铭为‘印月’的古井,一时灵感爆发才对出了完美的下联。

  有了李吉玉的下联参考,一时间,这副绝对的下联开始纷纷出现,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郭元晞,以及莫期生先生和云松先生都曾给出了下联,只不过在一些结构细节上,还是差了李吉玉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