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天降聚宝盆!
西山农场。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空气里满是雨后泥土的腥甜味,可对农场的工人们来说,这味道却苦涩得像是黄连。
几十号人,黑压压地围在那片被暴雨冲刷得一片狼藉的田地前,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全是掩饰不住的沮丧和泄气。
“完了……全完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蹲在地上,双手插进头发里,声音里带着哭腔,“昨儿个累死累活平整好的地,一晚上全泡汤了!”
“何止是白干了,这地被水泡成这样,松垮垮的,跟烂泥塘似的,还怎么种庄稼?种子撒下去都得烂根!”旁边一个工人跺了跺脚,溅起一脚泥浆,心疼得直抽抽。
议论声像是苍蝇一样嗡嗡作响,充满了绝望。
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汇聚在正走过来的王小虎身上。
那眼神复杂极了,带着七分的依赖,三分的询问,仿佛这个年仅九岁的孩子,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场长……”孙木匠第一个迎了上来,愁得花白的胡子都快拧成一团麻花了。他指着那片汪洋一样的田地,嘴唇哆嗦着,叹着气说:“您看这……这可咋办啊?咱们弟兄们昨天干的活,全白费了!老天爷不赏饭吃啊!”
王小虎平静的目光扫过全场,将所有人的愁容和绝望尽收眼底。
他那张本该是天真烂漫的稚嫩小脸上,没有一丁点儿的焦躁和沮丧,反而是一种与年龄完全不符的沉稳,仿佛眼前这点在工人们看来天塌了似的大麻烦,在他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
他不仅不发愁,嘴角甚至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场大雨,对他来说,哪里是什么灾难,这分明是一场天大的机遇!
“慌什么?”
王小虎的声音不大,但在这寂静又压抑的清晨里却异常清晰,像一颗石子投进众人死水般的心湖。
“天塌不下来。”他走到水边,蹲下身,用手指沾了点泥水捻了捻,淡淡地说道,“不就是下了一场雨吗?地被水泡了,正好,省了咱们弟兄们一担一担挑水浇地的力气了。”
这话一出,工人们全都愣住了,面面相觑,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省力气?
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这孩子场长,该不会是看着这场景,被吓傻了吧?这都淹成烂泥塘了,还省力气?这是说的什么胡话?
一个胆子大的工人忍不住小声嘟囔:“场长,这地都成这样了,水是够了,可庄稼也没法种了啊……”
“谁说要种原来的庄稼了?”王小虎站起身,环视一圈,看着他们一张张茫然又愁苦的脸,胸有成竹地一字一句说道,“老天爷赏了咱们这么多水,咱们就不能辜负了老天爷的美意。这旱地,咱们不种了,把它改成水田!”
“水田?!”
孙木匠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场长,您是说……种水稻?可……可咱们这是北边啊,气候不对,哪有种那玩意儿的?再说,这都过了播种的季节了,咱们上哪儿弄稻种去?”
其他工人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在他们的认知里,把旱地改成水田,那可是个天大的工程,费时费力不说,根本就不现实。
王小虎笑了笑,并不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故意卖了个关子,吊起了所有人的胃口。
“谁说水田就只能种水稻了?”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极具诱惑力的语调说道,“有一种宝贝,就爱长在这种烂泥塘里。长出来一节一节的,白白胖胖,浑身都是孔。那玩意儿,生吃起来,又脆又甜,满口都是清香。要是炒着吃,炖肉吃,那更是绝了!或者磨成粉,做成点心,入口即化……”
他故意咂了咂嘴,描绘得活灵活现,仿佛那美味已经到了嘴边。
王小花早就听得两眼放光,直接拉着他的衣角,仰着小脸,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哥哥,是什么好吃的呀?小花想吃!”
工人们也被他说得心里痒痒的,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喉结上下滚动,肚子里的馋虫全被勾出来了。那愁苦的表情,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好奇和渴望所取代。
王小虎这才不紧不慢地公布答案,声音响亮而清晰:
“莲藕!”
莲藕!
这两个字一出来,工人们先是一愣,随即眼睛里就“轰”地一下,冒出了炙热的光芒。
他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莲藕那玩意儿,可是稀罕东西,逢年过节都不一定能吃上一回。要是这农场真能种出莲藕来,那……那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场长,这烂泥地……真能种出莲藕?”一个工人将信将疑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的期盼。
“不试试怎么知道?”王小虎把手里的宽头铁锹往地上一插,发出“噗”的一声闷响。
他扬起手臂,指着眼前这片五十亩的“烂摊子”,用一种带着无穷信心的声音对众人说道:“都别愣着了!这地让大雨泡了一晚上,现在松软得跟豆腐似的,正好开挖!咱们今天,就把这五十亩烂泥地,给它重新规整出来!让它变成能生金蛋的聚宝盆!”
小场长的话,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信服力。
工人们看着他那双亮得吓人的眼睛,再想想他之前那些神乎其神的手段——无论是改良工具,还是让病牛起死回生,哪一件不是他们亲眼所见?
心里的疑虑顿时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子滚烫的干劲!
“干!”孙木匠第一个吼了出来,把手里的旱烟杆往腰间一别,抢过一把铁锹。
“场长说能成,就肯定能成!”
“他娘的,不就是干活吗!烂泥地里刨食,咱们又不是没干过!听场长的,干他娘的!”
几十号人轰然应诺,士气瞬间被点燃,刚才的死气沉沉一扫而空。
王小虎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走到一块积水最严重的洼地旁,头也不回地对王小牛说道:“小牛,去工具棚,把那些新打的宽头铁锹都拿过来。”
“好嘞,哥!”王小牛脆生生地应了一声,转身就跑,小短腿跑得飞快。
没过多久,他就一个人拖着十几把崭新的铁锹回来了。那十几把加起来上百斤重的铁锹,在他手里就像一捆柴火,轻松的样子,看得工人们眼皮又是一阵猛跳。